中評社香港7月21日電/美國《新聞周刊》最新一期載文《沒有品牌的巨人》,摘要如下:
在你從未聽說過的公司之中,華為或許是最好的一個,這恰恰是中國的問題所在。
華為1988年由解放軍的一名前軍官創立,啟動資金不足4000美元。不過,它逐漸從一個小進口商壯大成為了一個日益强大的巨人——它去年的收入增長了43%,逾180億美元——它即將超過諾基亞西門子成為僅次於愛立信的世界第二大通信設備供應商。早在十年之前就有人開始鼓吹華為是最有希望成為中國首個全球品牌的公司之一。華為的總部位於蓬勃發展的深圳,看起來就像是矽谷的翻版:高技術實驗室,齊整的草坪和員工泳池應有盡有。華為還登上了《商業周刊》最新全球十大“最具影響力”公司排行榜,與之一同上榜的是蘋果、沃爾瑪、豐田和谷歌這些知名品牌。但是,迄今為止,華為是這一排行榜上最得不到國際承認的名字。
就如華為公司一樣,中國在世界上也非常有名,但是,即使中國最杰出的公司,其所享有的名氣也非常之小。這一悖論已經成為中國領導人的一大煩惱。這個國家如今的富裕程度已經不再允許它再將大量的農民投入工廠,並以此來實現兩位數的經濟增長了。生産廉價服裝、玩具和電子産品的工作正在向越南這樣的勞動力更為低廉的市場轉移。在三月份的一份報告中,中國總理溫家寶呼籲創建創新型的、能夠拿出“出口品牌”的公司——這樣的公司應該在産品質量、創新和服務等方面獲得强大的聲譽,從而讓消費者心甘情願地為它們的産品支付高價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