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依然處在深刻的變化之中。在基本的物質生存條件得到滿足之後,人們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態度也在發生根本性的轉變,整個社會的每一個領域、每一個角落都面臨著必須隨之改變的命運。過去為求得基本生存而形成的某些行為規範、價值觀念和思維模式,都有可能被冷落、被淘汰、被拋棄。中國未來的演變進程,將因此而充滿種種未知因素。對執政者而言,關注、了解和把握這些變化,是繼續管理這個國家的基本前提。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變化之一,就是主導性文化的傾向在轉變:過去是以克服物質匱乏的目標為重心,將來則是以增加和分享物質豐裕為重心;過去,整個社會都圍繞著實現經濟繁榮的目標運行,而未來社會的主體訴求是要建立自由表達的寬鬆體制,讓人們有更多機會去挖掘物質繁榮所蘊含的各種可能性。
最根本的變化就是人在變化
歸根結底,中國社會一切變化的本質,就是人在變化。再以過去60年為例:在前30年裡,政治動蕩、經濟崩潰、社會失序、外交孤立,人民始終被生死存亡的危機感所包圍;在後30年的大部分時間裡,中國在經濟、社會和外交上都呈現出欣欣向榮之勢,也未曾出現過重大的生存危機,安全、穩定和繁榮已被新生代視為理所當然之事。
生存環境的不同,決定了生活態度的差異。在缺乏安全保障的環境裡,人們不得不接受和順從嚴苛的思想和行為規範,在自律和自我壓抑中求大同、顧大局;而在安全無虞和物質殷實的環境裡,人們大多不願接受各種清規戒律的束縛,不輕信、不盲從形形色色的權威,張揚個性和獨立思考的求異傾向會日益普遍。
這種差別所帶來的結果,就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多元化。每一個群體都自認為代表了社會和文化的靈魂,但都無法把自己的意志變成社會共識。這是中國轉型時期最為突出的現象,更是當今和未來執政者必須正視和適應的政治現實。
在過去60年裡,中國執政黨完成了三件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一是用政治革命的手段建立和鞏固了政權;二是用經濟革命的手段使中國擺脫了貧困;三是為了擴大自己的代表性,而情願和不情願地容忍了非正統社會力量的成長,那就是對政治權威既進行“無害抵抗”又給予戰術合作、對政治教條既保持冷漠距離又予以消極默認的年輕群體。這是過去的成功,更是未來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