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療改革舉步維艱,根源何在? |
中評社香港8月25日電/美國《華爾街日報》8月24日載文《中國醫療改革太費勁》,摘要如下:
作為中國新醫改的五個目標之一,在推遲了大約四個多月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於8月18日正式啟動。理論上,實行省級集中網上公開招標採購、統一配送和零差率銷售,有可能控制流通環節過多以及醫療機構藥品加價帶來的藥價虛高,但醫療機構仍有變通空間,比如使用價格相對較高的基本藥物和增加醫療服務項目收費等。更何況,據官方透露,基本藥物制度目前只是在30%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要全面實施還要等到2020年。
其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只是新醫改的細枝末節,而這都要推到10年之後才能全面實施,那麼新醫改的核心和關鍵──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體系和公立醫院改革要推遲多久呢?
自從2005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出過去十年“醫改基本不成功”來,中國新醫改是要政府主導還是市場化的爭論就不絕於耳。2006年9月新醫改協調小組成立後,十多個高校和研究機構提出了自己的醫改方案,由於各方爭論不休,導致本應2008年初就公布的醫改方案,到了當年9月才公布了徵求意見稿,而且由於含混其詞還被指責為“天書”,直到今年4月,新醫改方案才在兩會後正式公布。有意思的是,雖然一再推遲,但醫改方案對於學者爭論的政府主導還是市場化的問題,並沒有給出明確答案,而且這場爭論還讓中國的新醫改顯得不倫不類,給未來醫改的困境埋下了伏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