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0月12日電/台灣立報今天社論說,美國總統奧巴馬獲得今年諾貝爾和平獎的消息,舉世嘩然,儘管毀譽參半,但都是出乎各方意料之外。批評者認為其上台未幾,根本談不上有任何具體的“改變”或貢獻;支持者則認為其有心達成“去核世界”的理想,獲獎不啻為一種鼓勵,助其推動理想的實現;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認為奧巴馬擺脫單邊主義惡行,激發多邊主義且與聯合國合作,乃實至名歸;更有支持者重提奧巴馬的膚色,認為其當選即象徵種族平等的和平革命,其代表所有美國人獲獎,當之無愧。
社論說,乍看之下,批評的意見相對薄弱,不過支持的意見除了因提出“去核世界”而獲獎還可以接受之外,其他意見不是似是而非,就是不可能實現。
首先,指奧巴馬當選代表種族平等即似是而非的謬論,他的膚色雖然不白,但也不太黑,至於成長背景更加不“黑”,美式民主的選舉乃資產階級專政的工具,無雄厚財力者根本沒有參與選舉的機會,不違背此原則者,膚色略黑又有明星特質,是募款的利器,與種族平等毫無關係。
其次就奧巴馬可能放棄單邊主義從而開啟多邊對話,亦猶如江中釣月,是癡心妄想。自1950年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第68號報告(NSC-68)以來,用高額軍費支出解決生產過剩和刺激經濟,已是美國經濟政策的基底,且這種“軍事凱恩斯主義”(Military Keynesianism)不斷擴大。
社論指,美國從1945到1989 年,共發動了6次大規模軍事行動,而1989 到2003年之間,則進行了9次這樣的軍事行動;國防部門在越戰期間,從1963到1968年實際軍費支出增加了35.7%,而1999至2006 年的實際軍事支出卻猛增了56%。美國在世界各地的軍事基地超過3千處,奧巴馬對伊撤軍承諾跳票,反陷入是否增兵阿富汗的泥淖,美國將一切賭在軍工複合體上,與“和平”背道而馳,即使本身公共教育與醫療體系已經荒廢到慘不忍睹的程度,但是奧巴馬仍無能為力。
美國作為世界單極超強,卻不若歷史上的超級強權皆為世界最大債權國,反而是最大的債務國,欲維持其稱霸地位,唯有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綜上所述,美國的單邊主義絕非奧巴馬可輕易拋棄,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奧巴馬,問題不在“太快”,而是根本錯得離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