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表:中國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7.7%,全年“保八”有把握。 |
中評社香港10月24日電/美國《華爾街日報》10月23日載文《中國經濟是豐收還是歉收?》,摘要如下:
10月22日,在介紹中國三季度經濟數據之前,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這樣說道:“去年第四季度中央及時果斷實施了一攬子計劃,一粒粒的種子隨之播下,一年來,我們共同經歷了種子的發芽、盛開的春天,走過了不斷成長的夏天,在一年後的秋天,這一收獲的季節裡,我們收獲了什麼呢?”
從其隨後公布的三季度GDP、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CPI和PPI等數據來看,中國經濟應該算是喜獲豐收了,按照李曉超的說法,“實現全年8%的目標是有把握的,是沒有懸念的”。但正如奧運會上金牌榜中國可以拿第一,獎牌榜卻拿不了第一一樣,舉國體制和錦標主義的傾向在經濟領域同樣存在,中國經濟在豐收光環背後的歉收更值得關注。
目前來看,前三季度中國正是依靠播灑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的種子獲得了階段性的豐收,隨著三季度進出口貿易的回升,又期待下一階段通過出口來繼續保持豐收的局面。但這是以經濟結構調整的歉收為代價的,因為基礎設施、房地產和出口都是不可長期依賴的,特別是出口未來能否接過投資的接力棒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且,如果下一階段再不真正地調結構,即使出口接過了接力捧,中國經濟或許也難逃“過把癮就死”的命運,2008年第三、四季度出口導致經濟增長直線下滑的教訓殷鑒不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