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論是GDP還是CPI,中國政府設定的目標似乎從來都沒有真正實現過。當然,GDP的目標不是沒有實現,而總是超額完成任務,自從2005年以來提出“保8”的目標後,中國GDP的增長一直保持在10%以上的速度,2007甚至達到了13%左右,只是2008年回落到了9%,這也是與目標值最為接近的一次,但中國政府此時卻在擔心經濟危機的威脅,頗有些葉公好龍的味道。
當然,GDP增長總是多多益善,只要不帶來嚴重的通貨膨脹就好,但CPI的目標就不能“隨便”制定,因為它同公眾生活密切相關,如果實際值總是與目標值相差太遠,不僅將影響政府的公信力,也將擾亂公眾的通脹預期,影響企業和公眾的投資和消費行為。
從下面的數據可以看出中國政府制定CPI目標的“隨意性”。由於2004年CPI同比增長了3.9%,所以2005年中國政府提出的目標是4%,但2005年CPI僅上漲了1.8%,所以2006年中國政府將CPI目標降低至3%,並一直保持到2007年。2006年開始中國已經面臨著通貨膨脹壓力,2007年CPI增長了4.8%,大幅超過了3%的既定目標,而且月度同比漲幅還在不斷擴大,於是2008年中國政府順勢把當年的CPI目標設在了4.8%的水平,但2008年CPI同比增長卻高達5.9%。
在連續兩年沒有完成任務後,2009年中國政府把CPI目標設在了4%,但2008年5月份以來,CPI已經在不斷下滑,而且2008年12月CPI同比漲幅僅為1.2%,中國政府設定4%的目標可以說是毫無道理。2009年2月以來CPI一直是負增長,要完成4%的目標幾無可能。事實上,中國政府自己似乎刻意忽略了CPI目標的完成情況,比如,2008年和200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總結上一年的成績時,都遺漏掉了CPI這一指標。
“通貨膨脹目標制”是上世紀90年代興起的貨幣政策目標理論,但中國目前還無法真正建立“通貨膨脹目標制”。首先,中國央行缺乏獨立性,不可能僅僅以通貨膨脹作為目標,中國央行身上還肩負著匯率穩定和經濟增長的目標。特別是如果要保持匯率的穩定,就很難保證國內物價的穩定,因為這樣會使貨幣政策部分喪失獨立性,難以有效針對國內的物價水平作出調整。
其次,貨幣政策的傳導路徑不暢通,導致通貨膨脹目標可能失真。比如,如果按照通貨膨脹目標,由於目前中國CPI還在負增長,似乎還應加大寬鬆貨幣政策的實施力度,但實際上卻是貨幣政策在傳導過程中冷熱不均,對政府和國有部門來說寬鬆過頭了,而私營部門卻依舊很冷,這也導致了目前的貨幣擴張還沒有傳導到物價上來。最後,中國CPI本身的分類和權重設置就不是十分合理,無法真實反映實際的通貨膨脹情況,由於豬肉等食品價格權重過高,坊間也把CPI戲稱為“China Pig Index”。
從另一個意義上來說,如果中國不通過國內經濟結構的調整來降低對外需的依賴,人民幣匯率就會成為眾矢之的。由於受到穩定匯率的掣肘,中國很難有效地治理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目標必然要讓位於匯率穩定和經濟增長。也許,通貨膨脹就像一個“黑天鵝事件”,事先不可預測,但事後可以解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