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版的《花木蘭》將重點放在愛國主義、盡孝、愛情和戰爭上。 |
中評社香港12月9日電/美國《時代》周刊最新一期載文《中國和迪士尼的〈花木蘭〉之爭》,摘要如下:
中國正在設法收回屬於自己的東西,哪怕只是傳奇故事。花木蘭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類似於聖女貞德的巾幗英雄。中國的難題是,從1998年開始,這個中國故事的最終版本就被貼上了迪士尼的標簽。
事實上,正是由於迪士尼將其改變成動畫片,花木蘭才變成全世界最為人熟知的中國文化符號之一。美國父母將從中國領養的女孩命名為木蘭,根據電影改編的音樂劇從墨西哥演到菲律賓。和花木蘭形象的卡通人物合影則成了到訪香港迪士尼的遊客必做之事。
儘管對中國的觀眾而言,迪士尼式的花木蘭太過美國化了,但在其他地方這個版本卻大受歡迎,已經為迪士尼帶來了超過三億美元的收入。星光國際傳媒集團執行總裁郭姝說,“我們矢志成為具有民族責任感的媒體,”她告訴《人民日報》,“既然外國人可以用花木蘭的故事做出受歡迎的電影,為什麼我們中國人自己不把它們推向世界?”
2006年,郭姝開始了中國《花木蘭》的製作,現在,這個版本已經準備好掀起全球新一輪的木蘭熱。11月27號,這部總投資1200萬美元的真人戰爭史詩電影已率先在中國大陸、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上映。接下來將會在香港上映,美國和歐洲的排期也在商談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