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歷史作家井上靖以高度嚴謹的治學態度查閱資料,取材於西域史,創作了《敦煌》等宏篇巨制小說。1979年,為尋訪游歷自己小說中的歷史舞台,他竟然被懷疑成間諜,於是給阻止他前往的中國人跪下,甚至老淚縱橫。這是在給中國光輝燦爛的偉大歷史下跪,是苦心孤詣的求索精神讓他不恥下跪。正是根據他的這部小說,中日兩國合拍了電影《敦煌》。
日本敦煌文物展覽的次數、規模超過中國,敦煌資料也比中國開放,而向敦煌捐贈文物的幾乎全部都是日本人。1997年10月,青山慶示將家藏的8件敦煌遺書交還中國。這是敦煌文物流失一個世紀內,外國人首次把它送回。而中國一家博物館在地下室保存的敦煌文獻全部損毀,只能從海外花高價買回文獻膠卷研究。
海部俊樹首相說:“不到敦煌,就不算有文化。”敦煌在日本家喻戶曉,境外遊客中有一半是日本人。他們老遠就走下汽車,把帽子摘下來,以示敬仰和神往。觀看時神態虔誠肅穆,朝聖般痴迷投入,多次發問,得到靈魂的淨化和熏染。離開時一步一回頭,戀戀不舍,甚至掉下眼淚。
中國敦煌研究院經費曾經除了人頭費所剩無幾,人心煥散,還搞商業化行為,日本人譏諷不如改成“敦煌商業院”。
日本舞蹈家花柳千代創作了舞劇《大敦煌》。日本還揭開了世界研究絲綢之路音樂的序幕。中國學者常書鴻10年內破譯25首敦煌古譜,上演《敦煌古樂》。他勸要去歐洲留學的兒子:“中國古代許多藝術被留學生和遣唐使帶去日本,並被很好地保護下來。這些東西在中國失傳了,你應該去那裡尋找中國的傳統技法,帶回祖國,帶回敦煌。”兒子留學日本後又回到了敦煌。
無論當前日本在敦煌學研究上是否超過中國,或超過中國多少,中國都沒有理由不去借鑒日本學者的研究成果,是他們使日本的敦煌學之火不滅,也向皓首窮經、長年修煉的中國學者表示深深的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