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振民表示,選舉法的頻繁修改,說明中國在循序漸進地逐步擴大民主。 |
中評社北京3月8日電/今日上午9時,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兆國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
此前,該草案已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兩次審議,此次修改最大的變化是“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此前中共十七大報告已經提出了這一任務,此次修改為落實十七大要求。
此外,草案還在代表候選人如實申報個人情況、不允許兩地擔任代表職務、完善候選人向選民介紹、設立秘密寫票處、確保選民自由行使選舉權等方面,作出了修改。
選舉法進行第5次修正
新京報報道,我國於1953年制定選舉法,於1979年進行了迄今最大的修訂。之後,經歷了1982年、1986年、1995年和2004年全國人大及其人大常委會數次修正。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了選舉法,同年,中國進行了歷史上第一次普選。通過這次普選,全國建立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954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中國第一部憲法。
“文革”結束後的1979年,選舉法進行了制定以來最大幅度的修訂。
對於選舉法的頻繁修改,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中國法學會憲法研究會副會長王振民認為,雖然一部法律多次修改並不多見,但從世界看,各國選舉法修改都比較頻繁。“說明中國的民主政治發展,也是逐步的推行,中國在循序漸進地逐步擴大民主。”
城鄉選舉比例有望統一
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階級狀況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當年工農的鮮明分別已經越來越淡。工人和農民之間的分別不應該去強化,而應該慢慢地去縮小。
農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的比例,作為一項代表名額分配原則,一直未能實現城鄉的“同票同權”。1953年選舉法規定,“各省應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名額,按人口每八十萬人選代表一人”;“中央直轄市和人口在五十萬以上的省轄工業市應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名額,按人口每十萬人選代表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