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網絡問政”能否帶來政府善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04 08:51:22  


 
  筆者基本贊同中國未來的民主化將會由網絡開啟,但是“網絡問政”能否帶來政府良政和善治,則需要一些前置條件,它們包括:網民作為一個群體對自身利益和社會公共事務的關切和表達;政府的回應與透明化;“網絡問政”本身的去弊端化;政府對網民政治權利要求的態度等。“網絡問政”自身並不會自動達成善治。

  “網絡問政”之所以在中國興起,有兩個基本的原因。一是人們的公民意識在改革中成長起來,他們迫切需要通過政治參與來確保自己得自改革開放的財富和權利不會被政府和強勢集團剝奪;二是現實中的政府施政行為高度不透明,沒有提供民眾參與的渠道和平台,民眾無法通過參與維護自己的權益,或者維權的代價太大。

  網絡使得過去很多被傳統媒體遮蔽的反映社會底層的尖銳問題能夠暴露出來,甚至不加修改地“直達天聽”,激起社會的關注,從而推動問題的解決和社會的進步。另一方面,政府及官員也從最初的不習慣網絡表達,到現在有意識地向網民徵求意見,逐步形成多渠道、成規模、有系統的網民意見收集機制。像最近的教改兩次徵求全民意見就是一例。

  假如這樣發展下去,將會比較顯著地改變目前的執政方式,但要實現善治,政府還必須積極建立、健全公民參與、監督機制,不斷增強公民的參與、監督能力,通過溝通、協商、合作、夥伴關係等方式形成一個官民互動的合作網絡。由此來看,網絡雖然客觀上會帶來社會的扁平化傾向,為人們的參與提供技術手段,但它畢竟只是個技術平台,“問政”能否可行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起作用,取決於政府對“網絡問政”的態度,政府的權力運行方式本身改變的程度,以及政府是否願意把網民作為和自己平等的夥伴看待等等。

網絡民意並非全部民意

  從現實來看,並不很樂觀,多數政府官員還存在不適應、不願意接受網絡監督的一面,或者把“網絡問政”僅作為一種作秀的道具和長官意志的點綴,並不準備去認真地解決問題。尤其當網絡民意觸及到政府和官員的切身利益時,還可能出現採取專政手段打壓網民的情況。除此之外,網絡作為一種技術手段和網民自身存在的一些表達缺陷也可能會被政府加以利用,而導致善治的不可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