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岐山會見蓋特納。 |
中評社北京4月11日電/美國《世界日報》4月10日載文《人民幣終須升值》,文章說,根據中國式外交隔空對話的模式,一直到美國財長與中國副總理會面,市場預期人民幣升值的腳步近了,這樣的推論並不離譜。中美雙方終於在人民幣匯率上化解了主要歧見,中國政府會因為要扮演更廣泛的國際角色,以及更市場化的匯率政策,自己選擇了適當的升值;這樣的說詞就顧全了中國的面子,但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裡子也顧到了,雙方的貿易戰可望暫時停歇。摘要如下:
中美兩國為了人民幣升值與否的問題,幾乎是上演公開叫罵的戲碼。不過,在胡錦濤即將與奧巴馬會晤前夕,也出現若干轉折,先是上周胡奧熱線通話。緊接著美國財政部長蓋納突於訪問印度途中,轉往中國會見副總理王岐山,一般預料將為兩國匯率爭議尋求解決方案。讓人民幣適度彈性升值,應該是方案具體內容的一部分。
我們在社論上已多次探討,人民幣匯率應不應該升值的問題,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或東亞地區,長期以來,一直都是走著加工出口的發展途徑,為了確保出口的穩定成長,通常都會選擇緊釘主要(出口)貿易國家的貨幣作為匯率政策的主軸。因此,美國作為東亞及中國出口的重要市場,釘住美元也自然成了主流,這也是美國常常會指控貿易對手國操縱匯率的原因。
這波美國國會與行政部門連續對中國政府指控操縱人民幣匯率,中國政府的反彈頗大,這與中國對外政策中非常強調自主意識,不願在外國政府的壓力下做出順從反應的一種必然態度。易言之,在中國崛起的這段期間,中國政府在涉外事務中,非常重視面子,不能容許外國政府不給面子地片面對中國政府作出指示。然而,美國對付中國必須考量中國政府的面子;相對的,中國對美做出反應,也必須考量美國的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