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4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幕式并致辭。圖為胡錦濤與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握手。 |
中評社香港6月4日電/美國《世界日報》6月3日載文《人文交流才能讓中美關係走向新高度》,文章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結束,雖然有很好的交流,但卻沒有全球關注的具體結果,因此,美國保守派輿論嘲諷龐大的美國代表團進京,宛如把美國政府的內閣搬到中國辦公,只可惜雙方制度差異太大,缺乏共同的價值觀,對全球問題的成因和解決辦法,鮮有互相理解與共識,所以,奧巴馬對華政策只是一廂情願的泡沫。這樣的評價,如果出於黨派立場,意識形態優先,那也無可厚非,畢竟,具有五千年歷史傳承的中國,與年輕的美國,真的是國情差異懸殊。
但是,這樣兩個大國能夠精銳盡出,坐在一起,進行跨領域跨部門的全方位戰略對話,顯然都已經認識到,在全球化發展的今天,作為影響全球走向和人類未來前途的超級大國,具有超越分歧,尋求共識的需要和責任,同時,也有合作攜手的迫切性和可能性。
或許美國希望看到中國提升人民幣匯率以及平衡貿易逆差的路線圖和時間表,而中國則希望看到美國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以及取消對華高科技出口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從這個角度看,一次的戰略對話,四十八小時的時間,很難達成這樣的難題。但是,我們看到這次戰略對話最具有前瞻性的成果,不是圍繞著經貿貨幣匯率的備忘錄,也不是圍繞著伊朗、朝鮮危機的解決方法,而是建立副總理級別的“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以及具體落實奧巴馬總統去年訪華時達成的四年內美國十萬學生留學中國,中方提供一千名華語學習學生的全額獎學金。我們看到,中美兩名女性政客,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和中國副總理級的國務委員劉延東在中美兩國年輕學子簇擁下拍下的合影,希拉里、劉延東的重要性當然不及當年的毛澤東、尼克森以及周恩來、季辛吉,但這張照片,卻是中美關係從雙方的短期戰略便宜,大國合縱連橫的層次,提升到人文交流融合的新層次見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