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經濟學中的“劣幣驅逐良幣”定律就大行其道。子虛烏有的“洋學歷”排擠按部就班獲取的本土學歷,泡沫豐富的高學歷驅逐真材實料的低學歷或無學歷人士。
多年來,中國上下對學歷頂禮膜拜,甚至到了沒有勇氣去懷疑的地步。學歷的“皇帝的新衣”之所以“光彩亮麗”,其背後的沉屙只能是社會整體的深度縱容。如果中國的任何用人單位招聘時都不單單看學歷文憑,而是更注重個人能力,相信唐駿們也不會花那個冤枉錢“買”一份紙面意義上的學歷。這也提醒當局,構築教育發展藍圖的同時,更應建立監督機制,深度擠壓國內的學歷泡沫,最大程度還原學歷所附加的真實的個人才能,從而在選才機制上真正回歸“唯能力論”。
此前沸沸揚揚的“富士康”事件,令輿論認為中國廉價勞動力時代終結,邁向新的經濟轉型期。在此之際,人才自然成為核心因素。但真正的人才評判標準應當改變此前“唯學歷論”——尤其是“唯洋學歷論”的偏見,轉向“唯能力論”。美國很多知名的成功人士並沒有耀眼的學歷光環,就像唐駿曾經的同事比爾•蓋茨從來沒有否認他僅僅是一個哈佛大學的輟學生,但這絲毫不影響其打造獨步全球的微軟帝國。反觀彼岸的中國,沒有學歷的成功人士少之又少,“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博士”的怪圈一波又一波地衝擊著公平競爭的江湖。
類似的,“學歷門”拷問的不僅是唐駿個人,也是中國社會的誠信問題。近年來,中國人的誠信似乎成為“稀缺”產品,“假奶粉”、“假名牌”等“劣幣”充斥市場,使得“良幣”受到排擠。最近上海市社科院公布了一項“關於社會誠信問題”的調查,90.2%的受訪者認為誠實守信者在不同程度上會吃虧。教育領域本應是一片最後的淨土,當這片淨土也被“注水文憑”污染之後,不僅中國教育的根基會被摧毀,社會的誠信之塔也會崩潰。
因此,在拆穿“皇帝的新衣”之後,人們在指斥“皇帝”的同時,更應反思縱容皇帝穿上 “新衣”的社會土壤。唐駿“學歷門”事件,應是中國放棄“文憑”膜拜,擠掉學歷泡沫,轉向“唯能力論”,還教育一片淨土的契機。如此,唐駿“學歷門”爭議,才會給中國社會帶來正面的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