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人士們乘直航飛機、坐高速鐵路,是因為擔心一個周末無法完成對外地客戶的拜訪,以至於耽誤下一周的工作。“一天不工作,我覺得就會被世界拋棄。”一位中國白領如是說;
都市女性們通過“8分鐘約會”、“速配相親”尋找愛侶,只問車房有否、收入幾何,無關風花雪月與情投意合,是因為擔心婚後為柴米油鹽、哺兒奶粉與安身之所疲於奔命;
人們如同買白菜般爭先恐後買房子,是因為不知道明天的房價又將漲到多少,“買個煎餅的功夫一套房漲了50萬元(人民幣)”的故事不是沒有發生過,肉價、米價、房租的上漲,迫使人們在焦慮中必須抓住點“保值的東西”心裡才能踏實;
企業家們放棄傳統製造業,轉而搞資本運作、風險投資,想要賺“快錢”,最好一夜暴富;教授們為了職稱的晉升,一年出幾本書;演員們為了在觀眾面前混個”臉熟“,一年演幾部戲……
狂躁是一種社會病,因為擔心,因為未知,也因為缺乏保障,中國人總是爭先恐後。中國用”快“的方式在短短幾十年裡走完了西方國家幾百年走過的進程,主流價值觀越來越肯定“快”的價值,認為“快”意味著高效益,意味著發展,意味著物質生活改善。在這樣的社會主流價值觀下,中國人如同湍急洪流裡的魚一般,順流而游也好,掙扎也罷,總會被裹挾著向前走。“快”讓人們的心態變得很浮躁,很焦灼。而作為中流砥柱的中產者的焦慮,也是整個中國社會的焦慮。
社會陷入焦慮,原因並不簡單。中國社會正處急劇轉型中,導致結構不穩定。而政策的種種失誤,加劇了這種動蕩。比如,“蘿蔔快了不洗泥”式的粗放式工業發展模式,不僅產品的質量得不到國際的認可,更讓中國承受著越來越大的環境壓力;城市化太快,讓很多城市的房價產生巨大泡沫;高校擴招太快,讓中國的高等教育質量正在不斷下滑;“汽車化”太快,一些大城市似乎一夜之間就變得擁堵不堪,空氣質量受到威脅;一些地方政府為了政績,一些官員為了升官,大幹快上搞形象工程,一味追求GDP快速增長,盲目擴大投資,忽視民生問題和促進中低收入的問題,讓資源更加緊張,社會結構更加不穩定,更無法形成以消費促發展的良性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