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旺報:中國崛起或中國人崛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03 12:03:31  


  中評社台北8月3日電/中國海軍少將楊毅7月31日在《環球時報》撰文,強調中國的國際角色正在發生重大變化,需要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軍事等諸領域以新姿態扮演“全球角色”。 

  旺報今天發表社評說,從某一角度來看,中國外交在新格局下有新思維,不再做個旁觀者,而要積極全面地介入,以維護國家利益,這自然是正確的。但如何一方面做到理直氣壯,能以具體政策維護國家立場,另一方面又能繼續持盈保泰,避免虛耗國力,可能更應該是中國現階段應有的戰略思維。 

  歷經百年屈辱,像楊毅這樣認為中國正從“地區大國”邁向“全球大國”的中國人可能已成為主流,特別是全球金融海嘯,把中國提前推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更讓中國人覺得足以一掃“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陰霾,從此可以抬頭挺胸,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誠如楊毅所言,隨著國力與影響力的成長,中國的“責任意識”與“機遇意識”也應隨之增長。不過,我們擔心,如果中國只是“責任意識”升高,但履行責任的能力卻未增加,或誤判情勢,承擔了過度的責任,則國力不免虛擲。 

  其次我們也擔心,北京可能忽略20年“戰略機遇期”(2001~2020年)對中國長期發展的意義。在2010年的今天,美國國力相對衰退、全球金融風暴、歐洲信貸危機,提前造就中國進入世界舞台的中央;但即使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或中國到2020年GDP有機會超越美國,也不表示中國目前整體國力已接近美國。不要說中國的整體國力在“戰略機遇期”半程仍羽翼未豐,即使走完全程,也與鄧小平所說的小康社會有很長一段距離,應對“韜光養晦”念茲在茲,不可或忘。 

  第三,對於國際重大議題,中國過去低估自己的能力與可能扮演的角色,而採取與自己身分地位不相稱的低姿態,固然令人喟嘆,今後,在涉及中國核心和重大利益的問題上,北京或許應該在第一時間表明立場。但是,就目前國際情勢,北京仍必須慎選議題,不可動輒將“核心利益”與中國周邊海域聯結,與周邊國家及美國的利益尖銳對立,畢竟中國的“藍海海軍”與航母群尚未成形。 

  第四,中國大陸已經走向市場經濟,但共產主義仍奉為官方意識形態,只要中國大陸與西方在國家利益上出現扞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與西方媒體,就很容易以冷戰思維來看雙方的對立。韓國天安艦事件、美國對台軍售、達賴訪美、南海“主權”爭議,被美國為首的西方與西方媒體形容為美中之間的對立,不是沒有原因的。中國需要以更多的時間和更大的耐心向世界證明,中國和西方國家的體制雖然不同,但追求國家和平與人民幸福的心願如一,才能降低意識形態的對立。 

  第五,中國的實力和全球影響力確已增強,但人類進入21世紀,國家實力的競賽不僅在航母、潛艦、飛彈的數量或汽車產量等硬體,也不只在GDP、外匯儲備總量等物質實力,更重要的競爭在國民平均生活水平、公民社會素質、環境品質、政治社會機制自我更新能力與產業創新能力等,均能全面領先,中國才能成為受世人尊敬的國家,身為中國人,也才會真正擁有驕傲感。 

  旺報今天發表社評說,中國整體國力與全球影響力的上升有目共睹。但是,我們相信,“戰略機遇期”目標即使如期達成,未來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更何況,國力有時而窮,只可善用,不容虛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