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6日,86歲的文物專家羅哲文騎行在大運河杭州段的遺產小道上。
|
中評社北京8月15日電/靳秒,首都師範大學美學專業研究生,彭澎,中國海洋大學編輯出版專業學生,他們現在的身份是“大河小道工作室”的成員。這個夏天他們一直在忙碌著。從8月17日起,他們與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11名師生一起,向寧波大學發出邀請,並在寧波市文化局文物處大運河申遺辦公室的協助下,對大運河遺產小道開始為期6天的大運河寧波段騎行活動。
“大河小道”,一個新的名詞,2009年6月13日,“中國文化遺產日”,第一條大運河遺產小道在通州段奠基,這也標誌著開辟一條嚴格位於大運河遺產區域內的、只能步行或者騎自行車的“大運河遺產小道”的理想開始變為現實。目前這一概念正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呼應。
隨著世界遺產委員會第三十四次大會的結束,中國的申遺也進入下一年的輪回。和各級政府轟轟烈烈的申遺舉動不同,和一旦成為世界遺產必然進行大規模旅遊開發的慣性模式不同,有許多的文物志願者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保護著我們的文化遺產,而這正是我們目前世界遺產保護中最缺乏的力量。
小道讓你與大運河親密接觸
大運河初步定於2014年申遺。如果按這個時間表,各項工作都得加緊進行。
今年8月4日至11日,國家文物局專家組對浙江省內的39處大運河遺產點段進行了現場考察,並對遺產點段的價值和保護管理狀況提出了評估意見。作為規模巨大的文化遺產線路,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必須有相當數量的點段來支持其多元的價值體系。在2010年底前國家文物局將公布第一批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點段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