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目標雖談不上盡善盡美,要實行起來也難度不小。正像此前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的改革一樣,文化體制改革也有“瓶頸”,也就是有難以逾越制約,不好突破的困難,首先是拆廟和建寺之難。
中國的文化體制,是在單一政治主體和單一經濟主體下建成,雖經30年改革,七年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出現兩極化,一是改革推不動,公營文化機構苟延殘喘;一是全盤推動,文化機構全部圖利化。現在號稱文化體制改革攻堅,文化事業單位的舊廟拆之不易,建起公益文化機構和符合市場要求又符合文化發展方向的經營機構也不容易。
另一難題,是人往哪裡去。中國的體制改革,都涉及人的問題,人安排不好,改革不是失敗就是煮成夾生飯。人的問題分兩部分,一是長期以來管文化之人,真正的改革可能令其無事可做,而他們及其機構,又屬於政治體制範疇,改革會否改到他們頭上,他們是否抵制改革,是個問題。另一部分人,是在文化機構的轉制中,將出現的被精簡、被淘汰的人,也可以說是改革中的利益受損者,如何安排、安撫他們,是改革的難題。
再一看似不難的難題,是錢從哪裡來,投到哪裡去。中國中央政府財力雄厚,以金錢換改革進展,已具極大可能。文化體制的改革需要錢,但僅靠國庫的錢不夠,相當數量地方,已在寅吃卯糧,讓他們拿錢來推政績見效不快的改革,嘴上說說可以,真做起來就不易了。
當然,目前國企、外資等,都對中國文化投資有興趣,這就要看相關的產業政策,如何制定了。就算有了錢,投到哪裡也有學問,聽黨和政府的?聽市場的?還是聽老板的?對改革的進展,當然也有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