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大學每年都培養出許多畢業生,在國際科技刊物發表的論文數量僅次於美國。中國的專利申請在2008年已超過80萬,批准20萬個。這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可是,外國專家和商人說,開創性革新十分稀有。常常只是對現有技術的細化和改善。
前歐盟商會主席約爾格•伍德克說,在中國的大學,巨額投入與少量產出之間還有著“ 巨大的不相稱”。中國要成為精品的產地,還得解決許多問題,比如:只有少數私營企業負擔得起研發部門。經理們更感興趣的是盡快獲得利潤,或傾向於向新生產業投資。此外,銀行給私營企業貸款仍猶豫不決。
學校和高校鼓勵學生創新不夠。國家的科研機構太官僚主義,常常太腐敗,無法與國際智庫相比。
官方不是推動研究,而是簡單要求外國企業公開專門技術。外國工廠主和商人雖抱怨知識產權被侵害,但也不願撕破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