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3日電/“加強社會建設、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促進就業和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久前閉幕的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釋放了收入分配的新信號。
新華網報道,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社會財富的蛋糕不斷做大,而分好蛋糕卻更需要智慧和勇氣。在22日此間舉行的全國政協常委會上,體現社會公平的收入分配問題引起熱議,大家紛紛對“十二五”期間調節收入分配獻計獻策。
分配不公、收入差距過大必須有效緩解
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尤其是近10年來,我國居民收入大幅增長,先富群體快速擴大,為先富幫後富、實現同富裕奠定了基礎。
有專家表示,現在以收入分配中表現的公平正義遇到了嚴峻的挑戰:居民的收入差距、東西部地區的發展差距和城鄉之間的差距日益增大,反映財富分配狀況的基尼系數超過警戒線……
全國政協委員任啟興提出,我們在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分配明顯不公、收入差距急劇擴大的嚴重問題。收入分配不公帶來了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更敲響了社會安定的警鐘。
任啟興認為,調節收入分配是一場利益關係的深刻調整和變革,涉及財政、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體制等多方面,必須統籌各方面的利益訴求,穩步推進,有效解決。
收入分配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任啟興表示,“十二五”期間,必須以攻堅克難的精神多管齊下、多策並舉,形成科學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和規範的收入分配秩序,才能緩解收入差距過大的趨勢。
應重點提高產業工人、農民收入水平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形成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加快調整收入分配結構,大力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
鄭蘭蓀常委代表民盟中央發言時指出,調節收入分配應當以結構性調整為核心,以構建橄欖型社會為目標,加快實施社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鄭蘭蓀說,“‘十二五’期間要以提高產業工人、農業從業人員的收入水平為重點,提升國民整體性富裕程度。”“橄欖型”社會的成型,關鍵在於提升社會中絕大多數人的收入水平,主要提高工人、農民的富裕程度。
代表全國工商聯發言的盧志強常委也提出,“十二五”期間要加快調整收入分配結構提高中小企業普通職工的收入水平。大量中小企業普通職工的工資一般都在最低工資標準附近徘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