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8日電/美國《世界日報》11月7日載文《這波貨幣戰爭能否收場?》,摘要如下:
在美國鬆手的情況下,美元出現對若干幣值,尤其是亞洲國家的貨幣有了一波明顯的貶值。這種超貶的態勢,一時被稱之為貨幣戰。然而,觀察主要國際間的議程,這波強攻人民幣升值的歐美壓力,似乎快到了盡頭,但美國期中選舉的結果卻又出現新變數,這場國際間的貨幣戰爭能否告一段落,只能看後續發展了。
延續10月間多場國際金融會議,11月仍有部分後續發展。11月11日G20各國元首將於韓國首爾進行高峰會,其中中美領導人奧巴馬與胡錦濤的胡奧會將受到注意,接著11月13日日本橫濱將進行的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主要國家領導人又會見面,但看來談貨幣這類很實質很技術的議題,也有時地不宜之虞。綜此,作為靶心的人民幣其升值的壓力,很可能在中國全力防守下,似乎已經化解大部分,人民幣未來是否將升或貶,取決於中國當局,同時大陸匯改能否將人民幣匯率導入較為機動化的調整,也端視中國當局的評估了。
平心而論,若以中國大陸今後的貿易,以及中國決策當局為了防禦人民幣被迫大幅升值所發表的言論來看,日元在“廣場協議”後大幅升值,在中共眼裡,正是造成日本兩個失落十年的重要原因。為了避免重蹈覆轍,中共對於國際間或美國壓迫人民幣在短期內升值是抵死不從。看來這項目標亦已達成,至於今後人民幣是否步入經常性小幅升貶的浮動狀態,那就端看中共當局對這樣的動態調整,給予什麼樣的評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