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父母之所以能夠毫無顧忌地將子女個人隱私的方方面面公諸於眾,是因為在他們心目中,子女已經異化成了由年齡、相貌、身高、學歷、職業和收入等冷冰冰硬指標凝聚成的物品,而這些指標都是可以按時價折算成金錢的,因此各家子女也就具備了按統一標準進行比較、PK和交易的條件,而他們之所以敢於把子女“不當人看”,其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子女們的內心世界裡,自尊、主觀感受和浪漫已被票子、房子、車子等物質考量壓縮到了無足輕重的地步。
這從帥男靚女們熱衷《非誠勿擾》等相親節目就可以看出,因為在這種強調硬指標的相親派對中,相貌、身高勢必打敗個人氣質,學歷、職業勢必打敗個人智慧,收入、身家勢必打敗個人志趣。原因很簡單,後者都是一些無法客觀量化、只能主觀體味的東西,既然走進了婚戀大市場,挑選配偶必然也得遵循挑選物品的原則──品相、成色和分量才是自己能夠把關的,內在品質只有請老天爺幫忙了。
那麼,什麼因素使一向含蓄的中國人有如買賣白菜蘿蔔般分斤掰兩地對待起婚戀問題了呢?這很大程度上應歸因於中國當前所處的這種乍富還貧的時代。據說中國遊客目前已是法國最大的奢侈品海外消費群,我想這不是因為中國遊客已普遍比美國或日本遊客更有錢,而是因為因為人家的海外旅遊可能已經上升到重在身心體驗的更高層次,而大多數中國遊客可能仍停留在“掃貨”階段。婚戀問題也一樣,中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外表(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成長階段的營養水平和後天修飾)、學歷和家庭財富第一次成了相當一部分中國人都有條件拿出來一炫並借此進行價值交換的東西,而相親則為這種炫耀和交換提供了理想平台。正是這種集體性的炫富和掃貨意識,造就了當今中國的全民大相親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