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位於巴黎西南Boulogne-Billancourt的法國雷諾汽車公司總部。 |
中評社香港1月13日電/法國《歐洲時報》1月13日載文《將“間諜”與“中國”自動鏈接,不厚道!》,摘要如下:
近日,法國雷諾汽車公司三名高管因涉嫌做工業間諜東窗事發,繼而面臨起訴的消息,被法國媒體炒得沸沸揚揚。在“拷問”公司方與官方渠道“間諜受益國”而未果之後,法國記者們,似乎又犯了捕風捉影,立即找到“最佳替罪羊”的毛病。而法國媒體的“集體潛意識”,似乎都已經“缺席審判”將中國定為技術情報的竊取者,而其消息來源都不足以在如此嚴肅的事件中扮演“證據”角色。
其實,法國記者對國家司法的透明與公正,大約還是信得過的。也就是說,除了這像“卡拉奇爆炸與法國回扣案”一樣,“屬於國家機密”,真相早晚將大白於天下。為什麼這麼“猴急”地將中國推上審判台?為什麼在這種對某一對象發出“罪犯”指責之際,沒了一絲一毫的、他們在他類案件中自詡的“無罪推定”思維?答案這只能再次說明,法國某些媒體既未汲取親手打造“李李間諜冤案”的教訓,也表現出在“無罪推定”問題上的雙重標準與針對中國的“慣性思維”,一言以蔽之,“不厚道”。
就那個可憐的中國留學女生“李李案”而言,法媒炒作假新聞製造“輿論冤案”,而當司法作出判決洗白同學之後,竟不對如此從業而反省道歉,這是不厚道之一。
更有甚者,我們發現:面對國際媒體間對“自家”的相同指控,法國媒體的表現,判若兩人,真有點“護犢子”的感覺。就說最近熱鬧非凡的“維基解密網”曝光的“秘密”之中,就有一條直指“法國乃歐洲工業間諜之最”的新聞,一時間,多國媒體都對此予以報道,但卻未見中國媒體參與炒作。德國人甚至對媒體“大發恨聲”,說法國人歷來竊取德國技術為己用。如此軒然大波,法國自由的媒體們,卻集體按兵不動近一個星期,最後不得不報了,才輕描淡寫一番。對己寬,對人嚴,搞雙重標準。“己所不欲卻施於人”,這是不厚道之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