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還在“十二五”規劃的起草期,從中央到地方,都在熱炒新興產業,多數地方更為之動作起來,層層部署安排。到得開局之年,就如大閘拉開,發展新興產業的潮水將奔騰而出,圍繞而現的大項目、大投資,當然會產生對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
有動力自然會有壓力,而今年比較巧,動力與壓力是組合而來的。首先就是“十二五”開局之年的大動力,有可能帶出從中央到地方的大項目,大項目又會呼喚大投資,最後可能帶出大泡沫。
為了防範開局之年的經濟過熱,中共領導層煞費苦心,不打算公布經濟增長等預測性調控指標,但這也難擋地方熱情。以經濟增長而論,目前地方定下的增長指標,絕大多數是在10%以上,說要增長15%的有,甚至預定要增長18%的也有。由於中國經濟已有泡沫,且資產泡沫迄今未擠,如此大舉投資,大上項目,對中國經濟不只有壓力,還可能推成新一輪的大過熱。
有熱的壓力,也有冷的壓力,那就是通貨膨脹。中國現在有沒有通貨膨脹,今年會不會有惡性通貨膨脹,迄無定論。經濟界有人認為,通脹在中國顯而易見,而且還有惡化的可能,預計今年中將現通脹高點。通脹如果升得過急升得過高,將會集中式爆發,那就有可能傷害到整體經濟。當然還有一派認為,中國目前還只是物價升過快,還不是通貨膨脹,因此不用著急。如果操之過急,實施貨幣緊縮政策和物價管控政策,反而可能兩頭受傷,既傷到實體經濟,又傷到金融體系。
目前當局對通貨膨脹,是只防不說,但事情不攤開來講,自然留下很多預期的混淆,也帶來不少政策搖擺,看看今年初的信貸政策,就會明白這通脹模糊論,其對經濟也是一種壓力。
今年就是這樣一個奇特的年份,有動力有壓力,動力本身就帶出壓力,壓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動力。這種動力與壓力交織的現象,對經濟走勢把握來說,增加了不確定性,對宏觀調控的實施來說,增加了難度。比如說“十二五”開局既要鼓動熱情,又要防止“大幹快上”,實在需要點技藝。
所以,對兔年中國經濟,不可因動力之強而盲目樂觀,也不應以壓力之大而一味悲觀。中國經濟過去30年,就是這樣走出來的,未來30年,可能還要在這動力和壓力的交錯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