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的日本滿目瘡痍,人均GDP與美國的差距和如今的中國差不多。此後是由投資/出口推動的極其快速發展的階段。時至20世紀80年代,外界對日本的評價與當前對中國的論斷大抵相同,也就是日本很快將趕超美國。然而,隨後出現了20年的停滯。
日本的過度增長使其自身無法承受,中國很可能會遭遇同樣的命運。國內消費可能永遠不足以消耗中國的高產能。如果出口市場也無法彌合差距,增長就會停滯。
中國領導人注意到了這些快速迫近的挑戰。“十二五”規劃將於下個月正式公布。該計劃的關鍵目標之一是讓中國民眾盡享繁榮帶來的好處,以及把經濟重心從投資和出口轉向消費。不錯,消費增長的勢頭強勁,但只有作出重大調整,中國維繫經濟奇跡的手段才能發生明顯改變。
中國如何才能實現這一改變?貨幣改革本身並不能發揮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啟動。由於中國的物價和工資上漲的水平相對較高,所以實際匯率升值幅度很大。即便如此,只要儲蓄率保持當前的高水平,經濟增長的關鍵驅動因素就不太可能發生重大變化。通過國家控制的銀行保持這些儲蓄的實際負利率,就把本該投向非商業領域的資金投向了商業領域。
解決方案似乎顯而易見:建立社會安全網以說服中國家庭少儲蓄。為了減少高額的企業儲蓄,還需要解決許多國有企業的壟斷問題。當然,這些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中國的做法是緩慢而謹慎地採取行動,以免打亂計劃,導致投資增長在消費足以帶動增長之前就陷入停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