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公司於去年收購了沃爾沃汽車,在2006年和2008年均在底特律汽車展上展出了小型轎車,但這些車都未能滿足美國的安全和尾氣排放標準。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汽車進軍美國開局失敗,是因為中國企業的雄心跑在了本該撬開競爭異常激烈的美國市場所需的辛苦工作前面。受中國貸款成本低,以及國內市場井噴的刺激,中國汽車廠商在本土增長迅猛。這也就給了他們信心去把汽車賣給美國人,儘管信心並不一定是銷售工具。
“汽車不是電腦和手機,你隨便進個大型商店就能買,”供職於汽車專業網站Edmunds.com的分析師比爾•維斯尼克說。“你需要有些經銷商,而發展淨銷商是一件非常耗費時間和資源的事情。他們則認為事情會容易得多。”
當然,過去幾年也不是一個很好的推出新車的時間。房價大跌,緊接著就是整體經濟和消費者都萎靡不振。美國市場的汽車銷售從2005年到2009年跌落大約40%,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也接受了政府的緊急救助,數以百計的經銷商關門停業,汽車貸款也開始萎縮。甚至混合動力汽車銷售也受到油價下降的影響。
雖然現在經濟狀況有所好轉,但中國廠商仍舊面臨巨大挑戰。他們必須決定先進攻哪部分汽車市場。對新公司而言,緊凑型轎車或許會是一個比較容易的切入點,但這一市場競爭達白熱化,而且邊際利潤也很薄。
中國汽車廠商或許試圖通過銷售高端的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跳躍式進入美國市場。實際上聖塔莫妮卡的柯達汽車公司(Coda Automotive)即將推出由哈飛製造的純電動轎車哈飛賽豹。但據J. D. Power & Associates.公司調查顯示,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僅占全球市場的2.2%。
“因為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駕駛距離和電池性能心存憂慮,他們更願意選擇大公司的產品,比如通用和尼桑公司的電動汽車,”麥克•奧莫托索說(Mike Omotoso),他在J. D. Power公司專門跟蹤報道混合動力汽車及電動汽車。
奧莫托索說中國人可以收購競爭對手然後利用他們的銷售商打入美國市場。最有可能實現此戰略的就是吉利,該公司在去年夏天收購了沃爾沃公司。即使如此,吉利也不得不花費數百萬美元投入市場營銷,還得希望美國消費者有足夠的冒險精神,願意去嘗試一個新的汽車品牌。
奧莫托索說,“中國汽車公司存在的問題是,他們還沒學會走就想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