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資翻番,願景還是畫餅? |
中評社香港4月21日電/美國《僑報》4月21日載文《工資翻番,部長說了不算》,摘要如下:
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楊志明近日表示,中國要努力實現職工工資每年增長15%,這樣就可以在“十二五”期間實現職工工資增長翻番。對中國廣大工薪階層來說,這無疑是個頗為給力的好消息,但網民的反應卻更多的是質疑與擔憂,恐怕漲薪到最後只不過是霧裡花水中月。
近些年,勞動者薪酬的實際增速低於GDP和財政收入的增速,收入分配不合理等問題在中國已經越來越突出。有學者曾指出,在過去的十幾年裡,珠三角地區農民工的月工資僅提高了68元人民幣,考慮物價等因素,實際為負增長。數據顯示,中國勞動力報酬占GDP的比例連年下滑,1996年為53.4%,2007年為39.7%,10年累計下降了13.7個百分點。而經合組織(OECD)的大部分國家,勞動報酬在GDP中占比基本都在60%以上。
再看看發達國家的工資水平,日本在經濟快速增長時期,其工資的成長速度比美國快70%,經過30年努力,到1980年就已與美國持平;而從1978年到2004年,經濟高速增長期的中國,工資只有美國的1/20、日本的1/24。
頻頻突破警戒線的CPI,也成為漲薪的“蠶食者”,讓工薪階層剛剛鼓脹的荷包,迅速被體制化的支出耗費得一幹二淨。“工資漲得像眉毛一樣慢,物價漲得像頭髮一樣快”……諸如此類的抱怨,在大陸民間並不少見,“我們不漲工資,要求降物價”,甚至成了眾多人的迫切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