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內地通脹率回順零點一個百分點,有內地專家認為是逐漸見頂的先兆,即使如此,仍然會在高位徘徊幾個月,到下半年才見到明顯走勢。
內地通脹兼有從外輸入和內在自發的元素,輸入性通脹源於全球資金氾濫推高大宗商品價格;內地經濟本身則同樣面對資金充斥的問題,再加上農產品價格波幅大和工資成本上升,內外因素“共振”,加劇通脹力度。
在輸入性通脹方面,新興國家紛紛加息防止經濟過熱,以減慢經濟增速來緩和對商品的渴求。早陣子原油和貴金屬等商品一度獲利回吐急挫;然而,美國一天不收緊銀根,以美元計算的商品漲價的威脅就難以消除。
至於百姓最切身感受到的食品價格,四月份比三月跌了百分之四,尤其是菜價降了百分之十一點二,降低了整體通脹率。但與去年相比,食品價格仍然升了百分之十一點五,四月菜價跌但肉價升,有關當局仍須在穩定食品價格方面多花心思。
百姓抱怨通脹,暫時情況尚算平穩,原因是不少人工資升幅跑贏通脹,但是,這又在消費和成本層面推高通脹。未來數月的通脹率,還受“翹尾”因素影響,原因是直到去年七月物價基數都比較低,專家因而預計至少在七月之前通脹都不會顯著回落。
北京已經以穩定物價為首要經濟任務,除了貨幣手段外,還出動各類行政措施治標,官員甚至約見十多個行業籲勿漲價。治本方面,有關地方政府要改善普羅階層的收入,擺脫利用廉價勞力的“血汗工廠”標籤,推動經濟升級轉型及刺激內需市場,不傾向遏制工資增長,較傾向繼續以貨幣政策作為調控工具。
現時內地仍然處於負利率的局面,有空間加息。不過,加息與人民幣升值同樣有吸引熱錢的風險,因此增加存款準備金率成為較多利用的武器,早前央行官員已經表明提升存準金無上限。
值得留意的是,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經過三個月回升後,四月份恢復回落的大走勢,狹義貨幣增長放緩,專家分析是經濟增長進入適度回調。有關當局要在“穩增長”與“遏通脹”之間作出微妙平衡,未來數月出招會更加謹慎確保經濟軟著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