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24日電/德國之聲網5月23日編譯《明鏡周刊》文章《出生地決定命運》,摘要如下:
《明鏡周刊》認為,中國的戶口制已經過時,它所包含的不公正影響著許許多多中國人的命運,出生在小地方的人要進名牌大學必須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在大都市打拼的百萬農民工的子女受教育也有障礙。
《明鏡周刊》的報道寫道,……小地方的中學畢業生,不管他們才華多高,只有極少數能進大城市的名牌大學讀書。那些名校的學習位子大都為本地人保留,外來的人要想有機會,就得在本來就很難的高考中獲得高出許多的分數。
該歧視是所謂戶籍制的一部分,這個巨大帝國從50年代起通過戶口來追蹤居民的流動情況。每個公民在出生後都在家鄉政府部門登記,這樣當局就知道他的來歷,他也就受到控制。
報道指出,可是,出生地的影響範圍更廣。誰從鄉下搬進城裡,就將這種戶口帶著,並且作為一種虛擬的腳鐐遺傳給子女,儘管子女是在別處出生。所以,戶口就成了去大城市找工作的來自農村的百萬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障礙。
最近在比薩測試中名列前茅而引人注目的上海這樣的巨大城市裡,早就有900萬的農民工居住,帶著40萬學齡兒童。
文章說,儘管上海幾年前給外來者實行了“綠卡”,但是農民工很難符合條件。在這個繁榮的國家,那些讓建築工地和工廠得以運行的廉價勞動力,很少能實現提高社會地位的願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