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房地產綁架中國經濟。據估計,房地產及相關行業對GDP的貢獻高達三成。在一些城市,土地出讓金已經占到地方財政收入的半壁江山。但是嚴重偏高的房價收入比,使得公眾只能望房興嘆。不僅如此,房地產更成為許三多、許宗衡等高官尋租的黃金寶地。對一個素有“安居樂業”傳統的國度而言,“房事”已經上升成為一個關乎全局的政治問題。
再次,“鐵公機”(鐵路、公路、機場)大幹快上,質量安全隱患令人憂心。2009年出台的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更為地方政府的亂投資提供了政治背書,導致地方融資平台債務飈升至10萬億以上。地方官員為了在任期內出政績,不少項目趕工,質量問題層出不窮。例如,據報道,耗資1.3億英鎊的廣州大劇院,對公眾開放僅一年後,墻壁和天花板就出現巨大裂痕,玻璃幕墻脫落,雨水不停滲透進內部。有“亞洲第一站”之稱的京滬高鐵南京南站開通不到十天,北廣場已有數千平方米的地磚被施工人員全部敲碎,重新鋪設。當然,“鐵公機”也是腐敗重災區:鐵道部長劉志軍、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張曙光等多位高官落馬,河南省交通廳更是創下連續四任廳長被雙規的記錄。
最後,食品安全危機成失控之勢。2007年爆發的三聚氰胺事件,並未成為食品安全問題的終點站,而是成了起點站。今年瘦肉精事件之後,食品安全危機幾乎是“遍地開花”。地方政府的GDP崇拜、選擇性執法、彈性執法,致使打擊食品造假的努力一再落空。
這種“低質量”增長的危害自不待言。它危及公眾的生命健康安全,其代價是難以用金錢來衡量的。
更重要的是,必須看到,“低質量增長”的本質是社會財富的不合理再分配。一方面,企業通過污染、偷工減料、胡亂添加等途徑將生產成本“外部化”,轉嫁給社會公眾承擔;另一方面,官員則利用手中的權力大肆尋租。其結果就是收入分配兩極化加速,雖然中國人均GDP不及美國的十分之一,但基尼系數(衡量收入分配失衡程度的指標)已經與美國相當。
收入分配兩極化、企業的尋租致富、官員的腐敗,構成了具有破壞力的組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009年在劍橋大學演講時引用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的話:“如果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眾手中,那麼它在道義上將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風險的,因為它注定要威脅社會穩定。”誠哉斯言。
中國的經濟發展就像一列高速行駛的列車,速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能讓大多數人被拋下,否則列車就有脫軌的危險。
如何才能實現經濟發展成功的大眾化?首先,政府應放棄過多的權力,逐步退出對經濟活動的直接參與,讓市場在資源(特別是土地、金融)配置中發揮主要作用。其次,要打破央企壟斷,通過優化競爭“還利於民”。再次,強化政府財政開支的透明度,以輿論監督來擠壓政府亂投資、亂消費的衝動。最後,建設法治的市場經濟,要實現司法獨立,這是杜絕官員腐敗、企業尋租的根本路徑。
GDP增速第一不是我們的目標,GDP總量世界第一也不是我們的目標,低質量的GDP世界第一更不是我們的目標。讓經濟發展真正造福於最廣大民眾的利益,才是經濟發展的終極目的。為此,我們需要慢下腳步,讓靈魂跟上腳步,讓大多數人生活的夢想不被經濟的車輪碾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