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發達經濟體前景惡化,多數經濟學家已調低了他們對中國經濟今年擴張幅度的預期,儘管他們預測的中國經濟增長率仍是令世界艶羨的。瑞銀(UBS)已將201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幅從9.3%下調至9%,2012年增幅從9%下調至8.3%,理由是“發展中市場預期將出現的增長放緩,會損害中國的出口及相關投資”。
居高不下的通脹,尤其是具有政治敏感性的食品價格通脹,自今年初以來一直是中國政府在經濟政策方面的首要關切。7月份,中國消費價格通脹達到6.5%的三年高位。不過,全球悲觀情緒有望在這個方面也給中國帶來積極的消息。
“大致說來,全球需求下降很可能壓低大宗商品價格,”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
當然,發達經濟體的不幸對中國也不全是好消息。
如果美歐經濟增長大幅放緩(就像2008年的情況那樣),那將引發中國出口劇減,進而導致國內生產和投資大幅下滑,硬著陸的可能性提高,而近期的收緊措施將使這一局面變得更為糟糕。
官方的PMI數據顯示,8月份新的出口訂單顯著下降,但國內訂單彌補了缺口,使當月新訂單分類指數達到51.1,與7月份持平。
這被一些分析師列為最新證據,證明中國政府正開始朝著自己的目標取得進展,即實現經濟再平衡,減輕對出口的過度依賴,在更大程度上轉向國內需求。
經濟學家們表示,與2008年全球危機爆發的時候相比,現在中國對出口行業的依賴度肯定是下降了,但是,包括溫家寶在內的中國高層官員坦率地承認,中國經濟對投資的依賴度仍然過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