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這一戰略沒有表達的信息包括利用中國在印度洋範圍的絕對弱勢。許多因素結合起來決定了中國的弱勢:中國在地理上與印度洋脫節,使它成為印度洋的外部力量;中國依賴印度洋,因為中國絕大多數的海運貿易,包括從中東地區的能源進口都經過印度洋;美國第五艦隊和第七艦隊的夾擊使中國不論採取什麼手段都很難改變兩軍在印度洋上的實力失衡格局。綜合來看,印度洋將成為牽制中國的方法,戰時可以切斷或摧毀中國航線以削弱其經濟,和平時期可以以此作為威脅.好讓北京繼續聽話。
的確,只要在中國海運線上存在強大的海軍部隊,就能牽動中國相當大的資源,衝淡中國在西太平洋的單一精力,就像二戰時日本面臨的情況。
這正是選擇澳大利亞的原因:它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中點。更重要的是,它能在相對較短時間內成為對中國實行打擊或封鎖行動的基地。
第三是政治動機。美國清楚中國在澳大利亞經濟中的中心地位,美國也清楚澳大利亞享有的極佳地理優勢——同時瀕臨太平洋和印度洋,背靠南極洲,前方還有一長串群島作為緩衝。美國還清楚許多澳大利亞人沒有看清的形勢:通過清晰的判斷和持續大量的投入,澳大利亞能夠呈現更加獨立的戰略姿態,使自己不捲入東北亞的強權政治爭鬥中。所以美國決心拉緊澳大利亞,不讓它逃離。
華盛頓在這一點上很聰明。全面利用了澳大利亞當前的戰略依賴,進一步控制澳大利亞的政治和軍事,從而減小澳大利亞在未來倒戈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