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1日電/將於2016年開始在全國實施的PM 2.5(粒徑小於2.5微米的細微塵顆粒)監測,就像一把懸於環保部門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經濟參考報》記者獨家獲悉,正在制定中的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十二五”規劃,即將對複合型大氣污染的三大源頭———煤炭燃燒、石油燃燒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有明確說法。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環保部官員很擔憂:“即便按照‘十二五’規劃設定的目標拼命減排,也需要10年時間,才能恢復到2005年的城市空氣質量水平!”
毫無預兆:環保部首次回應PM 2.5監測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今年秋天,北京等地灰霾天數高於常年,北京市氣象局和公眾空氣質量感受的分歧,將PM 2.5這一專業術語推向輿論的漩渦 。 對於“將PM 2.5納入城市空氣質量評價並定期公布”的公眾呼聲,環保部16日首次進行正面回應。
環保部有關負責人16日通報稱:“各方高度關注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今天起向全社會第二次公開徵求意見。二次徵求意見稿的最大調整是將PM 2.5、臭氧(8小時濃度)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並收緊了PM10、氮氧化物等標準限值,提高了監測數據統計有效性要求。”
“新標準擬於2016年全面實施。”環保部科技標準司相關負責人對此指出,鼓勵各地方提前或更高標準實施,一種是環保部根據國務院文件要求,指定部分地區提前實施本標準,而具體實施方案(包括地域範圍、時間等)需另行公告;另一種方式是各省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區域環境保護需要,自願提前實施本標準。
恰在11月初,環保部發布的《環境空氣PM 10和PM 2.5的測定重量法》正式實施。該行業標準首次對PM 2.5的測定進行了規範,被大氣專家視為對近日“北京居民掀起自購便攜式儀器測空氣 ”的回應。
但地方對此態度謹慎。11月14日,南京市政府的官方微博轉載了南京氣象局官方微博披露的“PM 2.5細微顆粒物濃度”數值,但僅存留數小時,就 以 “ 誤發 ”為由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