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日,北京一幢大樓幾乎隱沒在濃霧中。 |
中評社香港12月7日電/美國《華爾街日報》12月6日載文《北京環保局vs美國大使館:霧還是霾?》,摘要如下:
霧還是霾?
多年來,中國的氣象學家一直在向該國的城市居民灌輸這樣一個觀念:看起來、聞起來讓人疑心是霾的東西其實是霧。由於沒有辦法證實這種說法不對,大多數中國城市居民也就只好權且相信,自顧自地忙於日常的生活,沒有準備他們本來可能會用上的防污染面罩或是室內空氣淨化裝置。
然而近來,中國城市居民全盤接受政府對於霧的定義的意願似乎出現了根本性的轉變。
典型案例:中國北部省份正被濃重的灰雲包圍,導致多個省份之間的高速公路關閉,超過300個進京航班延誤或取消。
儘管官方媒體說這些雲不過是“濃霧”,但在新浪微博和其他網站上的數百萬帖子都說這根本不是霧。本周一,新浪微博上一位昵稱為“鄭無邪”的用戶發微博稱:“霧都倫敦當年死了12000人,北京很危險啊。”
另外一位新浪微博用戶“CAPF綠色”寫道:“各位北京的親們,你們還好嗎?”同時還配了一個手機應用程序的截圖,該應用程序是基於美國大使館通過Twitter賬戶“@BeijingAir”發布的顯示危險污染水平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