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7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GDP增長9.2%,四個季度分別增長9.7%、9.5%、9.1%和8.9%,呈逐季回落之勢。 |
中評社香港1月30日電/英國《金融時報》1月30日載文《如何讓中國經濟轉型?》,摘要如下:
中國去年經濟增長放緩引起了複雜的反應。一些人辯稱,中國最近發布的去年經濟增長9.2%的數據好於預期,符合中國軟著陸的看法;另一些人則認為,去年的增長率低於2010年的10.4%,表明未來仍會出現更大幅度的放緩。
令人意外的是,中國內需保持良好。然而,這在一定程度上歸因於今年的中國新年來臨較早,可能提前透支了當前年度的消費。如果沒有支持增長的舉措,2012年中國的增長率可能降至8%以下。
中國政府可能減稅,並考慮出台特殊激勵措施來刺激消費。但真正的挑戰在於鼓勵中國人(尤其是農民工)不再那麼節儉。政策的目標必須直接針對民眾和企業高得超乎尋常的儲蓄率。這將對中國的貿易平衡產生重大影響。貿易平衡是中國與西方之間爭議很大的一個問題。
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在中國投資的快速增長上——目前中國的投資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超過了45%,為所有主要經濟體中的最高水平。人們較少關注的是儲蓄率更為迅速的增長——目前中國的儲蓄與GDP的比率超過了50%。由於貿易平衡是儲蓄與投資之間的差額,所以中國擁有巨額貿易順差——貿易順差與GDP的比率多年前就超過了6%。顯然,只要中國人變得不太節儉,全球失衡程度就會減輕,增長也會更為強勁。
過去10年間,中國家庭、企業和政府這三大部門的儲蓄率均大幅上升。這種趨勢是由好的政策和糟糕的政策共同促成的,因此有可能通過重塑儲蓄模式,來提高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和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