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擴大內需,抓到經濟增長“牛鼻子”。 |
中評社香港2月14日電/韓國《朝鮮日報》2月13日載文《內需做後盾 中國經濟“保七”無憂》,摘要如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發表報告稱:“如果歐洲危機進一步加深,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可能跌至4%多。”如果歐元區財政危機繼續加深,歐洲的進口需求劇減,以出口為主的中國經濟將遭受巨大打擊。IMF的上述報告給全球經濟帶來不少衝擊。
在最近20年裡,中國GDP增長率從未跌破4%。如果按照IMF的預測,中國經濟增長率跌至4%多,中國很有可能發生失業導致的內亂。筆者認為IMF的預測成為現實的可能性十分渺茫。其原因如下:
如果中國增速失守8%,將發生就業大亂
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指標和資本主義世界有所不同。例如,在中國GDP代表就業指數,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代表中國豬肉指數(China Pig Index),而銀行基準率為熱錢指數。那麼,在中國GDP被稱為就業指數的理由是什麼?原因在於,中國每年有660萬名大學生畢業,因此就業問題成為政府的最大課題。工業化初期,GDP增長1%可解決150萬人以上的就業問題,但現在還不到一半。中國絕不能容忍GDP增長率跌破8%,這是因為增長率在8%以下意味著將產生數百萬名青年失業者,這將成為社會不安因素。
消費者物價代表中國豬肉消費指數是因為,在中國物價指數中食品比重最大,特別是餐桌最常見的豬肉的價格對物價有著很大的影響。今年1月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同比)比預期高出4.5%,也是因為豬肉價格上漲25%,導致食品價格上漲。另外,存款準備金率被稱為熱錢指數是因為,為了阻止每月湧入的熱錢流往市場,央行會在銀行內預留與熱錢流入額相近的金額。中國政府去年年末將存款準備金率下調0.5%是因為,熱錢連續兩月淨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