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伯上街查看是否有公車私用現象 |
中評社香港7月12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7月12日載文《廣州頻吹“草根問政”風》,摘要如下:
60歲的廣州市民區伯最近又被打了。他本名叫區少坤,但廣州市民都習慣稱呼他區伯。多年來,他養成了一個習慣——隨時留意廣州街頭來來往往的車輛,一旦發現公車被挪作私用,立即用手機拍下來,再到有關部門投訴。近年中國進入“微時代”,區伯也學會了使用微博,各種廣州公車私用的證據,被他放上了網絡。
中國三公消費數字龐大,公務用車是其中最大的公務消費開支之一,在一些地方已成公共財政的沉重負擔。泛濫的公車私用現象飽受公眾詬病,但中國民眾大多看的說的多,執著的區伯卻行動起來。
六年多來,他共舉報了100多輛違規私用的公車。人們好奇地猜測,專做這類無利可圖之事的人,必定是“有錢又有閑”,可媒體採訪後發現,區伯每月只有480元(人民幣,約100新元)的低保費,一家四口租住的房子,尚不足48平方米。
舉報公務員違規 被辱罵還遭暴力報復
因為舉報公務員違規,區伯被當事人辱罵、威脅,甚至遭打擊報復並不鮮見。本月1日,他在監督過程中又再被毆打入院,所幸目前情況平穩。加上這一次,這已是他自監督公車私用以來,第四次遭到暴力對待。在多方關注下,官方查明打人者是廣州海關緝私局的一名警員,目前廣州公安機關正就有關事實進行調查,打人警員已被暫時停職調查。
要解決公車私用的頑疾,顯然不是憑一已之力便可辦到,但區伯認為:“只要我一直堅持,會有更多人加入到監督公車私用的群體來。”儘管目前還沒有更多“區伯”湧現,但這或許不僅僅是一種理想,個體的公民意識覺醒,或多或少將帶動更多市民的參與意識。
廣州市近年崛起的“公民現象”頗為外界關注,該市湧現越來越多的草根名人,草根問政的現象,成為這座城市的獨特風景。他們來自基層,都是平凡崗位中的普通一員,關注公共事務並身體力行,在不同領域表達自己的意見,並逐漸磨合與政府良性溝通的方式。比如反對垃圾焚燒、支持垃圾分類的廣州網民“巴索風雲”、“櫻桃白”,再如質疑廣州光亮工程可行性的“光頭哥”、“拇指妹”,反對地鐵翻新工程的“舉牌哥”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