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9日,中非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開幕。這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同出席會議的各國領導人及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準備步入會場。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7月20日電/中非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昨天在北京開幕,中國領導人宣布未來3年中國將向非洲提供200億美元貸款額度。在世界經濟的一片蕭條中,非洲經濟的持續增長雖然起點低,但還是烘托了那塊大陸的希望。中國的大規模貸款必將進一步刺激中非合作,加強彼此對對方的重要性。
環球時報今天社評說,中非早已不僅僅是更多在政治上相互呼應的夥伴,而逐漸成為對各自發展都使得上勁的全方位合作者。單從中方來說,非洲不僅向我們提供了發展所需的能源和原材料,它作為新興市場也越來越有價值。與非洲合作的利益既是現實的,也是面向未來的。
中國已經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這個數字的背後不僅是中非合作規模,還包括雙方合作十分突出的互利性。中非合作的政治基礎非常好,中國作為大國沒什麼要控制非洲的私心雜念,雙方對合作本身都很專注,因此各領域合作的從小到大都有一定水到渠成的自然性。
-
西方對中國如此“順利”地走進非洲有些驚訝,也有點妒忌。西方大國雖然也在考慮向非洲放低身段,但它們與非洲的價值觀差異很難磨合,因此發展關係總是疙疙瘩瘩。
中非之間的具體摩擦實際上也隨交往量增多而快速增長,但這些與公司利益及一些個人表現直接相關的民間糾紛變不成一堵墻,中非都不因為雙方看上去變得“斤斤計較”了,而不像過去那麼“親熱”、“友誼第一”而沮喪。
世界輿論中常有對非洲的輕視和不尊重,這種情緒在部分中國人中也有。然而世界在變,風水輪流轉的道理不會作廢,後發優勢在一波又一波地向世界欠發達地區傳遞,一個大趨勢似乎在成型:發展的運氣正逐漸落到非洲國家的頭上。
由於中國老實認真的“走出去”作風,也因為今日中國的某種運氣,我們同非洲的關係,以及對非洲發展經濟的實際參與程度,正在很多方面追上西方大國,甚至讓它們感到恐慌。中非關係事實上成了支持中國崛起的資源,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調節中國同西方大國關係的杠杆。
中國國內輿論出現一些批評中國對非援助的聲音,宣稱“不值得”。但這些聲音是非常淺層、隨意的。它們同輿論場上對國家利益的泛泛不屑以及“誠心對著幹”情緒大體同源,中國的實際對非政策不應受這部分激進輿論的影響。
對於西方的批評及挖苦,中國可以聽也可以借用它們豐富制定對非政策的思考,但我們顯然更不應被西方從它們利益發出的評論和“告誡”所左右。
用戰略的眼光看非洲和中非關係,也用戰略的胸懷設計並實踐發展對非合作的現實路徑,這是今天中國應有的態度。中非合作應當擴大,但它得是可持續的,真正互利的,而不能是強撐硬扛的,用花錢和“哄”追求短期熱絡的。
非洲集中了世界上1/3多的發展中國家,把中非關係搞扎實,中國的活力就有了新的含義和縱深,這對整個國際關係的演變也都具有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