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對日“經濟大棒”初顯威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25 10:00:45  


 
  具體到中日博弈,日本雖然在汽車製造、電子產品等方面擁有世界一流的品牌和技術,然而這些工業品製造領域都早已是美、日、韓、歐等成熟經濟體厮殺慘烈的地方,尤其是同屬東亞地區的韓國品牌近年來的異軍突起,對日本產業的衝擊很大。以轎車為例,雖然日系車仍是價廉物美的代名詞,但在性價比方面早已失去了不可替代的優勢。在需求為王的過度競爭時代裡,中國這一擁有13億人口且已邁入中等收入門檻的巨大市場,無疑是兵家必爭之地,具有超強話語權。在羅伯特.基歐漢和約瑟夫.奈的國際關係名著《權力與相互依賴》一書中,作者強調這種經濟上的不對稱依賴關係屬於國際政治中的權力來源之一,可以用來聯繫其他外交議題,迫使弱勢國家在其他問題上進行妥協。

中國揮舞經濟大棒是否合規?

  不對稱經濟依賴關係雖然是一種國家間權力來源,但不可以隨便使用。在世界貿易組織主導規則制定的全球自由貿易時代裡,成員國經濟體間是不可以動輒進行官方貿易制裁的,否則將會被視為規則破壞者,國際形象將大受損害並承擔相應法律責任。中國在2001年底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國,自然受其規範約束,不可以僅因為政治糾紛而對另一成員國實行貿易制裁,這不符合自由貿易的規範。在現實操作中可以看到,中國官方的措辭和舉動也是十分謹慎的。針對日系汽車在中國銷量大減的現象,中國商務部官員表示,中國消費者有權對日“購島”表達自己的立場。言外之意是日本品牌商品的滯銷是中國消費者的自發行為,受其民族主義情緒影響,並非政府有意為之,不屬於官方設置的貿易壁壘。相比較前些年對日出口稀土的配額限制所引發的國際爭議,這可視為更靠近國際規範的操作。前段時間中國外交部成立了一個新的部門——國際經濟司,其中目的之一也在於研究全球經濟治理制度和規則建設等有關問題,進一步加強外交行為中的“規則意識”。

日本可能的反應

  日本產業界和民眾需要一段時間來消化貿易和旅遊受挫所帶來的經濟後果,一方面經濟低迷和就業不振將使相當一部分民眾尤其是產業界人士反思對華策略,對政府施加壓力要求改善對華關係,另一方面右翼政治家會在強硬的中方反應上繼續大做文章,努力將中國塑造成不守規則、日益蠻橫的國家,激起民族主義情緒並爭取選票。然而如果中日經貿關係長期滑坡並影響日本國內產業利益和就業機會,那麼即便是右翼政治家也不得不考慮可能帶來的政治風險,因為在民主政治中,國內經濟和就業始終是左右選戰的關鍵性議題。在中國的強硬回應以後,日本不大可能就釣魚島問題採取進一步措施,畢竟中日這兩個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之間的海戰是不可想象的。日本要想從“購島”問題上回撤也不大容易,因此中日經貿關係的低迷可能會持續較長時間。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