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7月,中非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開幕。 |
中評社香港11月2日電/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0月29日載文《對於非洲來說,中國是好是壞?》,摘要如下:
中國在非洲日益活躍,這是該地區的大事。但連老資格的分析家都不能確定,中非關係的蓬勃發展對非洲是好還是壞。批評者稱,中國的戰略完全是為自身利益,目的是獲得非洲寶貴的礦產資源。而支持者稱,這個亞洲超級大國恪守中立,著眼於商業,希望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而不是對援助的危險依賴。
從貿易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講,中國肯定對非洲的經濟增長有貢獻。但是,中非貿易約90%仍然是石油、礦物等自然資源。出口自然資源本身對非洲的發展並無幫助,這從撒哈拉以南的最大兩個石油出口國——尼日利亞和安哥拉的遭遇就可看出。首先,石油和采礦業不是勞動密集型,因此儘管它們能創造出驚人的數字,但卻無法轉化為就業。第二,大量的石油和礦產儲藏會推高其他產品出口價格。第三,由於缺乏有效管理,石油和礦產收益往往滋生腐敗。
除了石油和采礦業,批評中國的人士稱,他們沒有看到多少證據表明,中國在全球問題上為非洲說話。那麼,非洲和中國怎麼做,才能使非洲更多地受益於同中國關係的發展呢?
首先,非洲國家應盡可能地使經濟多樣化,避免只依賴向中國供應原材料。只有這樣,非洲才會較少受到中國經濟和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的影響。
第二,非洲國家需要鼓勵中國投資勞動密集型產業。非洲人口增長快於世界任何其他地方,所以創造就業是頭等大事。隨著中國與非洲的關係由政府與政府轉變為企業與企業,一些分析家看到製造業,特別是服裝和紡織業的巨大潛力。由於國內製造業工資水平上升,中國廠商可能會向非洲國家輸出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