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月7日電/曾被小布什總統譏為“頑固自由派”的參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克里,已獲得奧巴馬總統正式提名擔任國務卿。克里的外交歷練及其在華府政治圈的人脈,該任命案預料會獲得參院兩黨議員絕大多數的支持。
克里是華府外交圈出名的務實派人物,由他接掌國務卿,有助於美國紓緩敘利亞危機和伊朗核武問題,美中關係也將呈現新契機。
旺報今天社評說,克里對中國的立場相對溫和。他曾經表態支持賦予中國貿易最惠國待遇,反對因外交爭端而貿易制裁中國,也不同意把美國財政赤字歸咎於中國操縱貨幣匯率。去年美國總統選舉期間,克里批評羅姆尼口無遮攔的反中言論,認為美國對中政策必須放眼未來,強調中美合作才是維繫區域穩定的保證。今年9月克里在《外交政策》雜誌為文指出,奧巴馬的外交政策淡化了小布什執政時的意識形態色彩,傾向強調謀取現實利益與價值觀的平衡;換言之,克里期待的中美關係是在兼顧雙方核心利益的基礎上尋求共識,反對因意識形態與價值觀不同而任意怪罪中國。
克里相當關注兩岸關係發展。1996年台海危機時,他支持克林頓總統派遣航母戰鬥群至台灣海峽;小布什總統主張美國應全力協防台灣,他卻因顧及中美關係,反對華府修正對兩岸的戰略模糊。克里反對台獨,強調美國沒有為台獨而戰的義務。2004年他代表民主黨角逐總統期間,甚至倡議兩岸以“一個中國,兩種制度”來化解政治僵局。
2008年克里擔任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至今,始終以務實態度面對中國崛起及台海兩岸關係。他關注兩岸軍力失衡現象,明確支持台灣加入“國際民航組織”,但又反對“國會”立法強制奧巴馬出售台灣先進戰機。他秉持的務實外交風格,勢必仍會從美國國家利益的角度,思考中美關係未來。
相較希拉里執行奧巴馬重返亞洲政策的強勢作為,克里不溫不火的外交風格,相當程度上或可紓緩北京對美國圍堵中國的疑慮。從克里擺平阿富汗總統選舉不公事件與成功紓緩美國與巴基斯坦的緊張關係研判,他就任後也可能敦促日本理性面對中日釣魚台衝突。
華府“亞太再平衡”戰略以中國為目標的立場本質上不會改變,無論誰擔任美國務卿,都不易改善中美戰略互疑現狀。奧巴馬連任成功與中共十八大後的中美關係,未來依然潛藏不確定變數。不久前國際貨幣基金會“獨立評估辦公室”公布的一份報告就承認,曾配合美國對中國經濟政策施壓;近日奧巴馬總統正式簽署《國防授權法案》,意味華府有意放棄對釣魚台領土爭端不持特定立場的承諾;克里被提名國務卿的當天,數十名美國會議員立即聯名敦促他公開表態支持西藏人權。
種種跡象都顯示,美國新任國務卿可能持續扮演希拉里時期的政策執行者角色,難以全盤主導美國的外交戰略走向。里根總統時代的國務卿海格相對親中,但他“抗蘇友中”的立場,就因為不受到保守派的歡迎,最終以失敗收場。克裡面對美國會的反中政治氛圍,是否因此對北京改採強硬姿態,甚至較希拉里更積極介入東亞領土爭端,恐有待檢驗。
克里過去對兩岸三邊關係的立場,明顯為尋求能維繫美中台三邊利益的平衡點。兩大之間難為小,台灣處於中美兩強之間,必須隨中美關係的競合而調整腳步,避免成為中美對立的受害者。克里出任美國務卿,美台關係建立在民主自由與共同價值觀的基礎不會改變,需要改變的是台灣長期把中共視為唯一假想敵的“國家安全”戰略。進一步而言,中美關係在克里國務卿任內朝平和與理性邁進之際,台灣也有加強兩岸政治互信的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