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回到公益這個話題吧。中國民間公益一路艱辛,管制重重,不可否認有泥沙混雜之輩,但希望仍舊在此,其表現值得更多信任以及開放。以前文所談的壹基金為例,全國人士都捐贈給壹基金是好意,但不一定是最好的事情。簡單而言,壹基金一定不是最缺錢的公益機構,那麼多捐款匯聚一家,其實對其運營能力也是重負,效率也未必最高,據說早在2008年李連傑就曾說他最發愁的是錢太多了花不出去。這說明了一個問題,中國的壹基金只有一個是不夠的,還是太少太少。
災難來臨,作為公民,我們守望相助,但是普通人能做的確實不多。除了熱情和耐心,大家更應該有長線的眼光來思考,來日方長,你最終能為這個社會貢獻什麼?正如我的朋友李華芳在《關於地震救援,普通人能做什麼?》所言:“所以我們可以關心著、準備著、等待需要我們的時刻。”
在一次討論公益的活動上,王石曾經說了一番話,或許可以給大家啟發——對,就是那個2008年反對大額捐款而被千夫所指的企業家王石。他認為社會平衡的三種力量,首先是代表公權的政府,以力量大小來比較,是象腿;其次是能創造產品、創造就業的企業,是牛腿,最後則是公益組織,是雞腿。牛腿的力量無法比過象腿,但是王石認為在中國國情之下,牛腿要資助雞腿。
最後重申,無論是地震救災還是日常生活,筆者並非否認官方行動的意義,而是論證民間存在的必要。讓官方的歸官方,民間的歸民間,應把社會重新還給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