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坦桑尼亞發表題為《永遠做可靠朋友和真誠夥伴》的中國對非洲政策演講。 |
中評社香港5月10日電/美國微型網絡政策網5月9日載文《民主不能“拯救”非洲,但中國能》,摘要如下:
1873年6月5日,英國杰出的非洲開拓者弗朗西斯.高爾頓在寫給《泰晤士報》的一封信中,曾大膽提出一個殖民非洲大陸的方法:“我提議鼓勵中國人移民非洲,我相信中國人不僅會在非洲占據一席之地,而且其後代將取代黑人。”
高爾頓的觀點代表了19世紀西方國家改造非洲的方法。但中國卻走出一條不同的道路。迫於自然資源緊缺、人口急劇增長等壓力,北京啟動“非洲策略”。
2008年,我認識到中國對埃塞俄比亞的成功滲透超出任何人想象。有一次,我去首都亞的斯亞貝巴一個貧民區拜訪朋友,碰巧遇上一群中國人,他們放鬆地喝酒聊天,度過愉快的時光。那時我才知道中國改造非洲的途徑遠比高爾頓想象的先進。
不同於西方對埃塞俄比亞的援助方式,中國向埃塞俄比亞發動一系列“攻勢”,用“經濟紐帶”把兩國聯繫起來。“中非發展基金”在埃塞俄比亞的皮革廠、水泥廠、玻璃廠等都有投資。在連接亞的斯亞貝巴和吉布提的公路項目中,中國提供的融資占總投資額一半還多。中國進出口銀行還為當地的發電站、水泥廠以及其他部門提供貸款,埃塞俄比亞則將農產品出口到中國作為償還。過去,中國像西方一樣援助非洲國家。如今,中國改變策略,通過培訓當地人實現商業合作。
這是經濟殖民主義嗎?我認為不是。我看到的是比單純援助更有效的互惠合作。記住一句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實話講,我認為民主並非發展的先決條件。中國通過在埃塞俄比亞做生意以確保資源供應,我們則通過建立非洲司令部以站穩腳跟。你認為哪種做法的投資回報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