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供需兩旺” 暗藏隱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04 11:23:09  


  中評社香港7月4日電/剛剛過去的一個多月,中國各家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不僅數量多,預期收益率也大幅飆升,掀起了新一輪的理財熱潮。

   新華社報道,數據顯示,6月15日至28日的兩周時間內,中國70餘家銀行,發行了1137款理財產品。不少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超過5%,遠超3%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的水準,受到不少短期資金持有者的歡迎。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部分銀行對流動性管理不謹慎,貸款過多。受到相關部門整治虛假貿易、年中存貸比考核將至等因素的疊加影響,銀行在短期內資金面非常緊張,迫切需要通過發行高收益的理財產品,解決部分資金問題。

  在一家金融機構工作的王女士,曾在6月下旬的一天里收到同一家銀行3條推薦理財產品的短信。第一條顯示:“期限36天和56天,預期年化收益率5.8%至6.6%(年內最高)。”第二條顯示“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可達5.8%-7%”,第三條則變成了“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可達6.8%-7%”。

  “想到了收益要上漲,但沒想到會這樣高。”王女士說,“自己已經買了一款預期收益4.6%的銀行理財產品,現在後悔都來不及。”

  與傳統的銀行存款不同,中國的銀行理財產品一般由商業銀行自行設計併發行,將募集到得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或購買相關的金融產品,在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

  作為百姓投資的重要選擇,銀行理財產品已在中國已興起多年。自2005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年平均規模增長接近100%。來自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末,中國銀行理財產品餘額高達6.7萬億元。

  進入7月份以來,銀行流動性緊張情況有所緩解,理財市場回歸常態,收益率大多跌破5%。但一些業內人士擔憂,無論是此前集中發售的高收益銀行理財產品,還是近年來銀行理財總體規模的膨脹,都有一些風險隱患。

  從經營角度看,銀行理財現在承諾的高收益,增加了銀行自身經營的成本,甚至可能侵蝕銀行的正常利潤。從監管角度看,隨著銀行理財產品與證券、信託、保險有了業務交叉,“監管套利”也將促使銀行熱衷發售理財產品。

  此外,近期幾款銀行理財產品在到期後,未兌現預期最高收益,銀行理財“剛性兌付”的潛規則也逐漸打破。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孫建華認為,銀行理財產品的大量發行,是建立在居民對銀行高度信任的基礎之上的。一旦兌付風險出現,客戶都會找銀行“索賠”,會使銀行陷入困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