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中國銀行業危機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資本市場過熱。貸款劃撥額和GDP的比例正接近200%。此外,中國出現了房地產市場泡沫征兆。所有這些叠加在一起形成市場上的風險,滋生出很多不好的期待。”
中國經濟中貸款額和GDP的比例達到200%,這確實是一個危機性指標。比如日本,1989年在其比例達到237%的時候進入蕭條狀態,而美國2008年危機時的相應指數達到了224%。一些專家認為,中國暫時只是面臨危機,但危機尚未來臨。然而加列金.托蘇尼揚卻提醒道,應該解決這些經濟問題,同時不能允許出現恐慌情緒。
他說:“不要將中國銀行業出現的情況看成是不可避免的單一的危機信號。這或許僅僅是一種場景,此後的局勢將穩定下來。起碼可以看出,跨銀行拆借利率已經從頂峰時的30%下降到10%,此後再下降也是完全可能的。所以我不過度評價中國危機的風險。對危機期待煽風點火是不正確的,要知道,即使在平靜的湖面也能掀起波浪。”
中國領導層對這種恐慌危險心知肚明,因此對當地媒體制定了宣傳準則。要求“媒體加強正面報道,充分宣傳當前經濟金融形勢積極的一面,提振市場信心,不要報道炒作所謂‘錢荒’”。事實上,中國各類銀行的命運不僅僅取決於管理者,同時也取決於居民的行為。要知道,如果存款人在種情況下取出存款,那麼,中國的銀行體系將遭到嚴重的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