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參議院大選結束,安倍晉三領導的自民黨和公明黨執政聯盟毫無懸念地獲勝(圖片來源:新華網) |
中評社香港7月22日電/日本參議院選舉21日投票,聯合執政的日本自民黨和公明黨已經取得壓倒性勝利,獲得半數以上議席。安倍政權今後的修憲舉動廣受關注,他在對華政策上會有什麼新變化?
對此,《環球時報》特別邀請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的5位專家學者,進行深入探討。
打經濟牌助安倍勝選
李薇(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長):此次日本參議院選舉結果並不出乎預料。首先,安倍政權自2012年12月成立之時就把此次參議院選舉的勝利作為執政後的第一個目標;其次,選民期待實現“長期政權”,結束政治混亂局面;再次,選民期待安倍經濟學帶來經濟復甦。自民黨為爭取民心,在安倍政權成立之前就做了充分準備,提出的最“耀眼”政策口號就是“重塑日本”和“安倍經濟學”。所謂“重塑日本”,就是終結戰後政治體制,通過軍事獨立實現“正常國家”地位。所謂“安倍經濟學”,是帶著高度政治色彩的經濟政策,目的首先是配合自民黨提振支持率。由“大膽的貨幣政策”、“靈活的財政政策”、“喚起民間投資的增長戰略”構成的安倍經濟政策“三支箭”,為市場信心的提振和民意的提升創造了條件。在市場“政績”和民意支持下,自民黨通過參議院選舉勝利將獲得至少3年執政的機會,而今後3年,才是安倍政權和自民黨甩開膀子做事的時期。
吳懷中(日本研究所政治室主任):這次選舉最明顯的意義及重要性在於,日本多年來朝野分執參眾兩院的“扭曲國會”局面得以消解,保守右傾化的趨向通過民選認證的形式得到固化,這為安倍內閣逐步推行保守偏右的國家戰略提供了相對安定的政治基礎。小泉之後,日本的政權“一歲一枯榮”,長期戰略無法“可持續發展”。這次選舉後,安倍政權起碼有條件“大幹一場”,有一個歷史機遇擺在面前(能否抓住及成功則另當別論)。所以此後安倍政權當以推動日本強勢再起、全面振興為目標,大力貫徹落實積極進取的內外政策。其成敗及走向,對日本、對周邊乃至國際社會都將具有不小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