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從減稅來看,目前暫免徵收增值稅和營業稅的對象是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小微企業。根據國務院的統計,這將為超過600萬戶小微企業帶來實惠,直接關係幾千萬人的就業和收入。這顯然是輕徭薄賦的正確方向。不過,銷售收入不超過2萬元的企業,遠遠不能涵蓋所有中小企業。中國企業賦稅之重,已是共識,減稅力度仍有待加大,尤其在經濟下行階段。
目前中國財政收入大幅減慢,增速由兩位數減少到個位數,一些地方出現甚至出現收不抵支的情況。各地政府部門往往樂於強調自身困難,習慣向社會伸手要錢。但他們應該明白,他們工作再努力,都不如中小企業努力;他們再困難,都沒有中小企業困難。一味多征多斂,或者強化繁瑣、低效的各類管制,絕非扶持中小企業良方。中小企業在就業、創新、財稅等領域貢獻不菲份額,卻在融資和運營等諸多方面備受歧視。唯有中小企業活起來,中國經濟轉型才有希望。
其次,簡化審批程、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等承諾,以前也多次作出過,但執行力度以及方式仍舊有待考察。
最後,李克強近期多次提及鐵路,本次官方更是承諾,要“按照統籌規劃、多元投資、市場運作、政策配套的基本思路,推進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這是繼鐵路機構改革、實現政企分開後的又一重大改革舉措。通過改革,全面開放鐵路建設市場,優先建設中西部和貧困地區的鐵路及相關設施。”
融資、准入的市場化,顯然是大勢所趨,但要如何落實和執行,以確保項目具有經濟合理性、民間資本具有盈利可能,仍舊考驗政府的執行力。
官方通稿剛一公布,即被各家機構放在顯微鏡下研讀。從出台的措施來看,無論減稅、放鬆審批、開放鐵路等措施,還是上周以放開貸款利率下限促進利率市場化的改革來看,力度仍舊輕柔,官方顯然期待改革從更容易的地方打開突破口。這似乎暗示著,官方對當前經濟形勢判斷仍舊偏於樂觀,對於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依舊保有信心,更為大膽的方案不太可能近期出台。
中國改革三十年,利益格局正在固化,改革面臨從淺水區到深水區的跋涉,存量改革變得越來越難以回避。
留給李博士的時間或許不是那麼充裕了。中國7月份匯豐製造業PMI指數初值為47.7,不僅低於50的榮枯值,也低於市場預期,接近一年以來的谷底。
當下國人往往聞刺激而憂、聞消費而悅,這其實是一種誤區。未來中國仍舊需要投資,但需要的是有效投資,無效和低效投資只能進一步加劇過剩。這是韓國、日本、巴西等新興國家告訴我們的經驗。
中國能否走出這一歷史循環,仍舊依賴於當下改革的方向與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