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近年來,去日本留學、工作的年輕人並未減少。從孫中山,黃興,李大釗到郭沫若,聞一多,鬱達夫等。日本在近代歷史上,就對很多中國的仁人志士頗有吸引力。至今,也對中國的年輕人有吸引力。中國的很多大學乃至專科院校都開設了日語專業,想去日本留學的中國年輕人也有很多。
其實,這兩個新聞的反差,凸顯出很多中國民眾的矛盾心態。就像很多人對減少使用日貨的原因,所做的回答那樣,“其實想用,但優先愛國”。日本的產品有很多讓人稱道的特點,單純作為產品來講,使用價值很高。日本有很多世界知名企業,以及世界知名大學,很多中國年輕人當然想去日本工作、學習。
作為個體的人和代表國家利益或集團利益的政客不一樣,後者可以根據現實的利益作出理性判斷,而前者一方面有理性的選擇與權衡,另一方面卻又要考慮到民族感情、歷史恩怨。對於很多中國民眾來講,確實存在一定的糾結心態。日本對中國民眾還有多少吸引力?恰似一池既吸引又排斥的糾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