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入口 |
中評社香港10月22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10月22日載文《以開放促改革:中國的特區》,摘要如下: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上海自貿區)從提出方案到開始運作,只花了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這麼大的一個工程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確定下來,這一過程本身就表明中國的執政黨和新領導層巨大的改革決心和動力,決定改變過去很多年來沒有重大改革,尤其是沒有重大改革突破口的嚴峻情況,把國家的改革和發展進行下去,推上一個新的台階。
中國社會正處於巨大的轉型期。轉型表明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的巨變,而巨變需要制度的改革。道理很簡單,只有通過體制改革,才能實現現存體制和變化了的現實之間的一致性。可是,現實的情況是,體制與變化了的現實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因為很長時間沒有有效的改革,各方面的既得利益很快成長起來了。既得利益的成長又使得改革越來越困難,因為既得利益具有足夠的動力來維持和擴張自身的利益。在現實中,既得利益就是部門利益,往往和國家、社會的整體利益相悖。因此,它們追求自身利益的能力越強,符合國家、社會整體利益的改革就越困難。不過,誰都很清楚,這樣的情況已經很難維持下去了。一旦現存體制和現實變得不相關了,體制的生存也就沒有了基礎,要不自我衰落,要不被變化了的社會現實所改變。
正因為如此,近年來,無論是執政者還是社會都在談論體制改革,呼籲體制改革。人們也都意識到,改革是紅利,只有通過繼續的改革,才能有收獲。不過,一個嚴峻的現實是,體制改革如果不是說完全不可能,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很簡單,要進行體制改革,就要觸動體制背後的既得利益。問題在於,每一重大的體制背後(例如國有企業、銀行、公務員、事業單位、大學等等)都是巨大的既得利益,要觸動這些龐大的既得利益談何容易!儘管人們可以豪言壯語地說要改革既得利益,但一旦真正觸動了既得利益,改革者本身就往往首先敗下陣來。這樣的例子無論在歷史和現實中舉不勝舉。在這樣的情況,人們必須選擇更加有效的改革策略,那就是體制創新。上海自貿區就是體制創新的典型案例,希望通過體制創新來推動體制改革。
體制創新的紅利毋容置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第一,體制創新可以回避直接觸動既得利益所帶來的巨大風險。體制創新就是在既得利益之外培養新的利益。儘管這樣做,也會遇到既得利益的阻礙,尤其是官僚體制的阻礙,但這種阻礙遠較直接觸動既得利益為低,是可以加以克服的。第二,新的利益成長起來之後,就可以對既得利益構成競爭和壓力。面對競爭和壓力,既得利益本身就會產生改革的動力。第三,改革既得利益需要成本,既得利益越大,成本就越大。由誰來承擔這些成本呢?改革者不能承擔,政府不能承擔,唯一能夠承擔改革既得利益所帶來的成本的只有新利益。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改革永遠是一個用新利益來改革舊利益的過程。也就是說,改革永遠是一個新舊利益之間的博弈過程。也很顯然,把上海自貿區置於中國通過對外開放促內部改革的發展模式的內容中,就比較容易理解其背後的政治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