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如果公開投選最大快人心政策,反腐與改革肯定都會高票當選。而自從上個月的三中全會後,盤整了權力的領導人最有力、最明顯的兩個動作,一是反腐、二是部署全面深化改革。
點算一下,從11月19日到該月底,有兩名副部級高幹(湖北省政協原副主席陳柏槐、副省長郭有明)被調查,12月才過了20天,就已四人被貶或調查(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安眾、黑龍江省副省級幹部付曉光、湖南省政協副主席童名謙和李東生)。
高幹以每周一名、讓人目不暇接的平均速度被懲處,低層級幹部因違反八項規定被處分則更多了。這氣勢與傳說中的“清黨”也有幾分相似了。
同時,三中全會定下的改革目標多線並進。這一輪改革遠不止於放寬二胎,短短兩個月裡,不同部門分別宣布放鬆對社會組織的管理、戶籍制改革的路線圖與時間表、又制定更重視社會效益,而非經濟效益的城鎮化,數項具標誌意義,觸動既得利益“奶酪”的計劃,終於都上了日程。
將二者結合起來,則可見反腐的真實用意,一是為了避免“亡黨亡國”,更重要的是為全面深化改革保駕護航,這包括為力推改革的領導層立威,同時也鼓舞民眾信心。
改革的成敗,說到底,是一場民心之戰。坦率而言,今時今日,吃過虧的社會大眾對中共全面深化改革的承諾已難以盡信。僅以三中全會的決議而言,學術界既有學者歡欣鼓舞,也有人將之批評為“化妝術”,一般民眾更不乏半信半疑的疑慮。
改革需要上下合力,成果又非一朝一夕能實現,簡言之是“好說不好做”,因此能夠最快速鞏固民氣的做法,唯有反腐。再者,改革要推進,所謂的“啃硬骨頭”其實就是衝破阻力,而今最大的阻力無非官僚特殊利益、權貴特殊利益,此二者都是當前反腐的對象。
有受訪學者呼籲,高層以更多的放權來促進改革,使民眾成為推動者。但跡象顯示,當局依然選擇較保守、可掌控的步驟,換種方式說,是避免將戰線拉到民間。
希望這只是當局的一時策略,因為今天的中國社會的開放與現代化程度已非1980年代可比,西方學者總結多個發展中國家的經驗證明,現代化意味著社會各個社群對自身的權利高度自覺,倘若政治制度的發展落後於社會和經濟變革,政治動蕩和騷亂將不可避免。因此,改革推進到一定程度,開放民眾對政治的直接參與,這是中國領導人遲早要面對的問題。
在眼下,由上而下的“反腐+改革”是中共領導人的重點。僅做到這點,前路已是驚濤駭浪,風險不止。據本報了解,在童名謙下台後,湖南還有一票地方幹部因涉及人大賄選將被懲處。高層這次是鐵了心,外界可以預期中國以持續的反腐與改革,為2014開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