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機年份,量化寬鬆刻意驅使投資者進入風險較高的資產或行業,如股票和新興市場。從邏輯上講,美聯儲在去年12月宣布的逐漸減少資產購買的決定,將導致這一過程發生逆轉。
這似乎已經發生了。隨著投資者搜索更安全的避風港,美國和德國國債的收益率(與價格走向成反比)下降。我們看到一個廣義的“避險”市場,這種現象通常標誌著全球金融危機進入下行階段。
但是,如果“反向投資組合再平衡”或“避險”成為主旋律,歐元區外圍那些受到危機打擊的國家的債券市場怎麼沒有出現顯著的拋售呢?西班牙和意大利債券是投資者“追逐收益率”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今年迄今漲勢基本上沒有中斷。
太多的共識
一種解釋是,歐元區的前景有所改善,以至於其外圍經濟體的債市也成了相對安全的避風港。另一種解釋是,在去年強勁上漲之後,美國和歐洲股市本來就隨時可能遭遇回調。
本周與我交談的一些市場策略師感到後悔的是,事後看來,他們未能看出今年初各方在2014年形勢將如何演變上的共識達到了危險程度。當投資者像羊群一樣行為時,最聰明的投資者獲利退場;其餘投資者爭相效仿。
新興市場動蕩可能提供了股市回調所需的觸發因素——當然這也可能是美國的疲弱經濟數據,這些數據令人對美國經濟復甦的強度和美聯儲縮減的時機產生疑慮。
這裡是另一個次要情節:美國經濟活動指標受到惡劣天氣的影響(在形勢不妙時,這永遠是一個便利的解釋);1月份,美國大片地區籠罩在冰冷的極地渦旋之下。
在發生這一切的同時,隱藏在背景中的不祥跡象是,人們擔心中國經濟增長失速。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偏弱,加劇了今年的市場不安。
更令人震驚的是上月中國一家信托基金公司幾乎違約。雖然有關方面在最後一刻阻止了違約,但它留下了有關中國打算如何控制其龐大影子銀行體系的大問題。
目前中國正受到市場最密切的觀察。其他大部分故事情節是暫時現象,可能會淡出——儘管美聯儲未來幾個月縮減的影響仍不清楚。但事實可能證明,中國政府穩定本國經濟的能力,對於防止一場嚴重得多的全球拋售、對於確保金融市場在2014年的故事沒有一個不愉快的結局都至關重要。 |